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酸防止硝酸酯类药物耐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硝酸酯类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迅速缓解心绞痛 ,因而 ,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最大的缺陷是容易产生耐药性 ,这使它的疗效受到很大限制。有效防止耐药性的发生 ,一直为内科医师尤其是心内科医师所关注的课题。本文在使用消心痛治疗心绞痛的同时加用叶酸 ,旨在探讨叶酸对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门诊及心内科病房的患者共 60例 ,全部病人均经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运动平板试验、血糖、血脂、三大常规等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纳入标准 :⑴…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通过调整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等中心数目及其共面条件,研究其在多发性脑转移瘤治疗中的剂量学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多发性脑转移瘤1例,分别设计1个等中心4个非共面弧、5个等中心5个共面弧以及5个等中心5个非共面弧计划,要求处方剂量(24 Gy/3次)覆盖95%靶体积。计划评价参数包括靶区适形度指数、梯度指数、脑部放射坏死指标(V12)和低剂量区(V5)体积覆盖率。结果: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对比多等中心计划有着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更小的V12,且在小体积肿瘤的治疗中有着更好的剂量跌落。结论: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比多等中心共面或非共面计划更适合多发性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究雷公藤甲素对缺血性脑卒中(I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参考Longa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S组、雷公藤甲素组与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组,每组12只。IS模型构建前24 h,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或脑室注射雷帕霉素,24 h后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确定大鼠梗死体积,干湿重差值法评估大鼠脑水肿程度,高尔基染色观察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受体(mTOR)和phospho S317(ULK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脑梗死体积与脑水肿程度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自噬体数量增加。然而,与IS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与脑水肿程度明显降低(P<0.05),自噬体数目也有所减少;缺血侧海马中Beclin-1的表达、LC3-Ⅱ/LC3-Ⅰ的比例、p-AMPK和pS317-ULK1水平均降低,p-mTOR和pS757-ULK1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雷公藤甲素组相比,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与pS757-ULK1表达明显增加,且p-mTOR与pS317-ULK1表达降低(P<0.05),自噬反应增加。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激活APMK-mTOR-ULK1信号途径抑制自噬,从而减少脑组织梗死体积与水肿程度,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短效钙拮抗剂硝苯地平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率,且剂量越大越显著^[1]。但有证据表明新一代长效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可明显减轻心绞痛和缺血总负荷,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2]。本文通过对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3个月随访,并以未服用氨氯地平的心绞痛患者为对照,旨在观察氨氯地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减少患者猝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硫酸镁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9例①李向斌(永州市冷水滩区人民医院,永州市,425000)尖端扭转型室速是一组严重的心律失常,易突然转变成室颤而导致死亡,我们对我院近年收治的9例尖端扭转室速使用硫酸镁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使用自动羽化法制作的全脑全脊髓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征,并分析引入摆位误差后的计划质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进行过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病例5例,分别使用重叠法、梯度优化法和自动羽化法3种优化方法进行VMAT计划设计。模拟上段脊髓的等中心出现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后再进行计划优化,比较使用各方法得到的计划射野衔接区冷热点产生情况,从而评价计划的稳健性。结果:自动羽化法与梯度优化法均能设计出稳健性优于重叠法的计划,且自动羽化法制作计划耗时更少。结论:对于全脑全脊髓VMAT计划,使用自动羽化法简单方便,且与制作过程复杂耗时的梯度优化法得到的计划效果相当,能够减少射野衔接区冷热点的产生,提高计划稳健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及硝酸甘油(NTG)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5例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ISMN(58例)和NTG(57例)静脉滴注,治疗15天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ISMN治疗15天后CHF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NTG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二尖瓣血流速度(E/A)均显著高于NTG组(P<0.01);治疗后血压(Bp)及血尿素氮(BUN)均有下降;ISMN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结论:静脉滴注ISMN治疗CHF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CHF患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探讨如何预防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方法对36例年龄<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年龄>6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从性别、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多见,为34例(94.4%),高脂血症19例(52.8%),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26例(72.2%),典型的胸痛33例(91.7%),右心室和下壁心肌梗死10例(27.7%),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1例(86.1%),均明显高于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以右冠状血管多见,以单支病变为主,很少累及主干,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并发症、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多见,有明确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症状典型,以单支病变为主,并发症少,早期介入治疗预后好;规范青年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可防止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过早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