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钙代谢紊乱介导了慢性氟中毒的发生及发展,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也鲜有关于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系统论述。目的:对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慢性氟中毒分子机制的探索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方法:以“钙离子、氟中毒、发病机制、钙超载、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线粒体损伤、凋亡”为中文检索词,以“Ca^(2+),fluorosis,pathogenesis,calcium overload,oxidative stress,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mitochondria damage,apoptosi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排除陈旧、重复以及可信度低的文献,最终纳入110篇文献。结果与结论:①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致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骨钙代谢紊乱所致的细胞外低钙及细胞内钙代谢紊乱所致的细胞内高钙的“钙矛盾”形式共同诱导了氟对骨相及非骨相组织的损害。②而细胞内钙代谢紊乱以钙超载为核心环节介导了慢性氟中毒的发生及发展,其具体作用过程为:氟通过对质膜及内质网上钙转运蛋白/酶的抑制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干扰促发胞质钙超载,从而激活下游钙信号转导通路,并与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损伤等多机制形成统一的负性调控网络,共同诱导骨组织细胞及软组织细胞的凋亡。③相反,钙剂以及作用于细胞内钙相关靶点(LTCC Cav1.2,NMDARs及CaM-CAMKⅡ)的抑制剂通过逆转氟诱导的钙矛盾发挥治疗效用,对钙代谢紊乱的恢复是治疗慢性氟中毒的有效途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仅为当前钙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即时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作用于钙相关靶点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介素(interleukin,IL)-18对大鼠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模型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构建IL18-p CDH-GFP、IL18-LMP-sh RNAmir1病毒载体。SD大鼠(n=27)随机均分为3组。过表达组:尾静脉注入IL-18慢病毒过表达载体(IL18-p CDH-GFP,100μl);抑制组:注入IL-18逆转录病毒抑制载体(IL18-LMP-sh RNAmir1,100μl);对照组: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00μl)。注射24 h后,SD大鼠行狭窄法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造模,造模后24 h解剖观察IVC血栓形成情况,并取材称量血栓重量及长度;血栓静脉管壁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8表达情况。结果:IL18-p CDH-GFP、IL18-LMPsh RNAmir1病毒载体的体外细胞实验具备理想的过表达率及抑制率。各组大鼠造模后24 h可见稳定血栓形成。IL-18过表达组的平均成栓长度和重量较IL-18抑制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过表达组中IL-18在大鼠静脉壁表达量明显增加(F=3.784,P<0.05)。结论:IL-18表达量增加,对大鼠DVT造模后IVC血栓形成有促进作用,而表达减少亦对成栓有影响,其表达状况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有关,IL-18介导的促炎反应在静脉血栓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晏真医师对“脐带输血法抢救新生儿窒息”一文的商榷很好,特表谢忱。现仅对所提出的意见答复如下: 1.有关脐带输血法抢救新生儿窒息能否提高疗效问题。据有关资料和我们的临床实践观察是能提高疗效的。当新生儿窒息时,可采取血管(脐动脉或脐静脉)给药或输血。其输血量不宜过多,一般为25~30毫升。其注射的血液可在胎盘端脐带瑞上收集备用,除胎儿有产伤外,对各种窒息均可有效。在正常胎儿(无窒息儿)出生后,需待脐带脉搏变弱或脐带脉搏停止后方可断脐,目的是使新生儿可多得40~80毫升的血液,这是由于子宫肌收缩及新生儿呼吸、哭啼、肺脏扩张可吸收从胎盘而来的血液。这点少量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对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联系.方法 利用重组人IL-18作用体外培养的人 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并以NF-κB激活抑制剂进行干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 光、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验证IL-18是否通过激活NF-κB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影响HUVECs正常状态及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内皮细胞功能标记物 的表达,结合既往研究对IL-18参与DVT的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IL-18可激活内皮细胞内NF-κB,使细胞核 内p65表达增高、细胞内IκBα表达降低,并使HUVECs早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添加QNZ(EVP4593)可使IL-18对 NF-κB的激活作用明显抑制,细胞损伤、凋亡的发生显著减少;IL-18可促使vWF、P-selectin和t-PA等DVT相 关的内皮细胞标志物发生表达异常(P<0.05),而各标志物可在NF-κB激活抑制后恢复常规表达.结论 IL-18 及NF-κB间的相互作用导致HUVECs生长状态和功能异常,可能是与DVT发病相关的疾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变化与深静脉血栓疾病(DVT)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DVT病例(DVT组,n=40)、实验对照组(n=40)、健康对照组(n=20)的血液,以ELISA法检测其中IL‐18的表达并分析差异;培养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行目标蛋白免疫荧光检测明确其定位;构建人IL‐18过表达和干扰病毒载体(IL‐18‐pCDH‐GFP、IL‐18‐LMP‐shRNAmir1)感染HUVECs并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和KEGG Pathway 等生物信息技术,分析IL‐18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人血 ELISA 检测发现在 DVT 组和两对照组中 IL‐18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48,P<0.01);实验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IL‐18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目标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人IL‐18过表达和干扰载体经病毒转染后感染 HUVECs ;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与正常细胞比较,过表达载体 IL‐18‐pC‐DH‐GFP感染细胞有17条信号通路下调、16条上调;干扰载体IL‐18‐LMP‐shRNAmir1感染细胞有23条信号通路下调、9条上调。结论 IL‐18对HUVECs有确切影响,同时与DVT疾病密切相关,有希望作为深静脉血栓疾病临床预测诊断的候选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水平与静脉血栓性疾病(VTE)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下腔静脉(IVC)血栓造模,检测造模后2、8、24、72 h各组大鼠血液中GPⅠbα、vWF的变化情况;收集30例DVT患者、30例实验对照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ELISA法检测GPⅠbα、vW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鼠造模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血GPⅠbα、vWF水平均呈增高趋势。在下腔静脉受损、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2 h),GPⅠbα、vWF水平未明显增高;而在2~24 h血栓形成高峰阶段,假手术组与模型组GPⅠbα、vWF水平升高,模型组GPⅠbα、vWF升高更显著;24~72 h稳定血栓形成,GPⅠbα水平降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vWF水平仍表现高于2 h和对照组。DVT患者组GPⅠbα、vWF表达水平高于无DVT患者组及健康人对照组(P0.05)。结论血GPⅠbα、vWF表达水平随DVT发生而升高,与VTE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维奥欣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的治疗价值,我们自1997年2月开始应用该片剂对冠心病98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冠心病(按1979年WHO和1980年广州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9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NSAP)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2例,除有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外,心电图均有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1mm或T波改变。其中男76例,女22例,年龄60~91(平均年龄66±5)岁。合并高粘血症86例,高脂血症65例。其中血清胆固醇(TC)>5.72mmol/L42例,血清甘油三酯(TG)…  相似文献   
8.
宋恩  李光第  娄振凯  王扬  赵学凌 《天津医药》2014,(12):1176-1179
目的 建立大鼠下腔静脉狭窄法深静脉血栓(DVT)模型,检测大鼠血液中β-2糖蛋白1(β2-G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因子(TF)表达变化,研究其与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于造模后2 h、8 h、24 h分为3个亚组,采集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5 m L,ELISA法检测β2-GP1、VEGF、TF水平。结果 大鼠血液中β2-GP1、VEGF、TF表达在对照组与假手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2~24 h,β2-GP1、VEGF、TF在血液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24 h时达峰值,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后2 h组和造模后8 h组(P<0.01),其余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DVT形成过程中,β2-GP1、VEGF、TF可能起到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科素亚(芦沙坦)对有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咳嗽高血压病人的影响。方法:39例有以上咳嗽的高血压患者改服科素亚50mg/d或100mg/d连续4周,密切观察咳嗽情况。结果:科素亚治疗4周后,咳嗽频度、程度、对睡眠的影响等明显改善,临床降压疗效相同。结论:科素亚不引起类似转换酶抑制剂相关的咳嗽,对高血压病人长期用药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