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探索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识别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SCZ)、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FHR)及健康对照(HC)各19例。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评估量表-16(NSA-16)评估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短评估(BACS)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利用Oddball范式采集脑电信号,比较持续时间失匹配负波(dMMN)振幅,theta诱发功率及相位一致性(ITC)。结果:SCZ的NSA-16得分高于FHR及HC(P<0.001),BACS得分低于FHR及HC(P<0.001)。SCZ的dMMN振幅低于FHR及HC(P<0.05),theta诱发功率低于FHR及HC(P<0.05)。三组间ITC差异存在趋势(P=0.078)。结论:本研究未发现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dMMN及theta振荡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父母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亲子养育功能不良,可能对其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造成影响,本研究拟了解患者家庭的亲子沟通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患者的12~17岁子女,收集人口学信息、家庭特征和亲子沟通情况;采用亲子沟通量表评估父子/母子沟通的开放性和问题性。结果:149例子女中,70.5%父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63.8%家庭不经常沟通;因素分析显示,主要照料者是否为父母影响亲子沟通量表得分(P<0.01);父母照料组较之非父母照料组,母子/父子沟通的总分和开放性得分以及亲子沟通频率均更高(P<0.01)。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亲子沟通频率低;在父母不作为子女主要照料者的家庭,亲子沟通情况相对更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