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Th1/Th2偏离的影响及对EAM的治疗价值。方法: 6-8周雄性Lewis大鼠31只,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23只以猪心肌肌球蛋白免疫制成EAM模型,免疫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10 mg·kg-1·d-1)组、小剂量(1 mg·kg-1·d-1)组和未治疗组,连续用药 21 d。第 21 d,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取心肌组织,观察大体及镜下炎症程度;ELISA检测血浆IL-2、IL-4、IL-10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并以IFN-γ/IL-4比值作为Th1/Th2偏离方向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使EAM大鼠心室肥厚减轻,LVEDd降低,射血分数增加;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及炎症程度分级显著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FN-γ, IL-2)水平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IL-4, IL-10)升高。3组间TC、TG及HDL-C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使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离,抑制EAM炎症反应。表明阿托伐他汀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CH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分析查明其危险因素,探讨其发病机理,为积极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科收治300例CHD的危险因素回顾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级300例.男192例,女108例。10~20岁0例,21~30岁3例,31~40岁28例.41~50岁54例,51~60岁107例,61~70岁74例.71岁以上34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心电、B超确诊CHD。临床诊断:隐匿型引例,心绞痛型112例。心肌梗塞型68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69例.合并出现97例。按照1993年WHD确定的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见附表。2讨论2.1本组回顾分析中年龄…  相似文献   
3.
我们回顾近年来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与同期的成年AMI患者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探讨老年AMI的治疗特点。1资料1993~1997我科收入的AMI患者共795例,随机抽取30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1组):年龄60~92岁,(平均70.69±8.46岁),共183例,占61%,男:女为2.11:1,成年组(2组):年龄为26~59岁(平均年龄49.38±9.73岁),共117例,占39.0%,男:女为1.61:1。分析两组AMI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得出以下结果:表1两组AMI患者药物治疗情况比较P<0.012讨论2.1老年AMI无痛者多见,吗啡、度冷丁应用少,因老年…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变化。方法 54例UA患者为实验组,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血浆内皮素(ET-1)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变化,动态测定患者在入院后48h内的血浆ET-1水平,CEC计数对照组同时测定。结果 实验组血浆ET-1和CEC均在UA早期4h就达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48h  相似文献   
5.
中药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又一途径。血管新生为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其机制的探讨,发现在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大鼠缺血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建立AMI模型,术后24 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n=8)、对照组(n=8),另设假手术组(n=8)。药物组给予黄芪总皂苷水溶液2.5 mg/(kg· d)腹腔注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处死大鼠。心肌组织取材,Ⅷ因子染色计数微血管数( MVC)及微血管密度( MVD),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心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药物组及对照组大鼠缺血心肌MVC、MVD均高于假手术组,且药物组MVC、MVD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及对照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药物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总皂苷促进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同时可上调缺血心肌组织VEGF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磷酸肌酸钠(SCP)对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影响,探讨SCP改善老年冠心病DHF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4月心脏超声明确DHF诊断住院患者86例,其中男56例、女30例,平均年龄(82.1±3.4)岁。86例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n=20)、B组(药物组/7=66),A组予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SCP注射液2.0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2W。患者分圳丁用药前、用药后1、2W时榆测血清hs—CRP、HCY及UA含量,2W后行心脏功能检测。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A组75.0%、B组89.4%;(2)治疗1、2W时各组患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W时血hs—CRP、HCY、U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P=0.032,HCY:P=0.021,UA:P〈0.001),治疗后B组HCY、UA水平下降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Y:P=0.031,UA:P=0.023);(3)各组患者2W后较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升高,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E峰)升高、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A峰)下降、E/A比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EF:P〈0.001,FS:P=0.013,E峰:P=0.024,A峰:P=0.047,E/A:P〈0.001);B组变化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EF:P〈0.001,FS:P=0,037,E峰:P=0.045,A峰:P〈0.001,E/A:P=0.028)。结论(1)磷酸肌酸钠可改善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心功能;(2)磷酸肌酸钠可影响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CY、UA水平,对hs—CRP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用液体培养法对14份人类脐血和10份正常骨髓CFU-F的生长特性、形态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除生长特性及集落数不同外,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脐血含有基质细胞。在脐血CFU-F培养中,还发现一种来源、性质不明的细胞,提示脐血具有不同于骨髓之处  相似文献   
9.
血栓通与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并比较血栓通与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符合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提出的中国人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诊断标准的高脂血症患,分为两组;观察组(n=60,采用血栓通);对照组(n=30,采用普伐他汀),疗程均为4周,分别检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C,LDL-C和TG水平均显下降(P<0.01),HDL-C水平也有较明显升高(P<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效果,有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络泰治疗高胆固醇血症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非常高,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对于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调脂治疗能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益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普伐他汀是他汀类血脂药物,络泰由中药三七根提取的三七总甙。于2002年1月-2003年1月应用络泰与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共7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