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老年性黄斑变性这个病名本身告诉了我们以下几点: 1、这是老年人的眼病。45岁至65岁之间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位致盲原因;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性黄斑变性上升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65-74岁间其发病率约14%-16%,75岁以上老人发病率高达20%-40%。按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有5千万以上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大部分早期病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老年性黄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4 1岁。因右眼突发性黑目蒙 1d于 2 0 0 3年 10月 18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有右颞颌关节炎病史数年 ,曾多次行颞颌关节封闭治疗。10月 17日下午 4 :30给予 4 0 mg醋酸泼尼松龙加 2 ml利多卡因混悬液右颞颌关节注射 ,进针 2 .0~2 .5 cm,回抽无血后注药 ,缓慢注射过程中患者突发神智不清 ,当地医院考虑晕针 ,急予平卧、吸氧 ,半小时后神智清楚 ,但患者感右眼视物不见 ,四肢无力 ,恶心。至下午 7时患者自觉无力症状缓解 ,但右眼视物不清加重。请眼科急会诊 ,考虑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给予对症处理 (具体用药不详 ) ,症状不缓解 ,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患者急性期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脱离、水肿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VKHs初发患者74例(108眼)的黄斑部病变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分布,比较有和无黄斑部脱离、水肿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结果 74例VKHs患者中,有黄斑部脱离、水肿的患者53例(71.62%),无黄斑部脱离、水肿的患者21例(28.38%).有黄斑部脱离、水肿者,发病时视力下降主要集中在0.01~<0.5的视力段范围;而无黄斑部脱离、水肿者,发病时视力下降主要集中在0.1~<0.5的视力段范围.急性期有和无黄斑部脱离、水肿的患者治疗后视力≥1.0的比例分别为86.79% (46/53)和100%(2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KHs患者急性期无论是否出现黄斑部病变,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后不影响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4.
慢性顽固性Behcet 病手术治疗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慢性顽固性Behcet病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8例Behcet病患者10只患眼常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至3年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视力、手术后炎症控制以及复发情况。全部患者为双眼发病,5例为完全型、3例为不完全型Behcet病。 结果 手术中发现患眼均有明显的玻璃体混浊、液化,普遍的视网膜颜色灰暗和视网膜血管变细,部分血管闭塞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鞘样改变。手术后所有接受治疗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手术后第1、2周,1、6个月的视力与手术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观察期中,1个月内有3只眼出现过炎症复发;6个月内有6只眼出现过炎症复发;4只眼手术后炎症一直未再发。全部患眼均未出现因手术而诱发的急性炎症复发。 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慢性顽固性Behcet病可以提高患眼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5, 21: 357-359)  相似文献   
5.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Vogt- Koyanagi- Harada syndrom,VKH)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是大脑、内耳、眼部和皮肤毛发等处的黑色素细胞受到自身免疫反应的损害 ,在治疗上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主。但临床有时可以见到 VKH合并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MD)的患者 ,而糖皮质激素又有升高血糖的副作用 ,从而导致了 VKH合并 DM患者治疗上的矛盾。为此 ,我们回顾分析了 5例 VKH合并 DM患者的临床资料 ,期望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1 对象和方法1994~ 2 0 0 1年在中山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 10 8例 VKH作…  相似文献   
6.
视神经挫伤后的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GGA)探讨视神经挫伤后,视神经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的循环改变。方法:对30例(30只眼)不同程度的眼球挫伤致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并对它们的图像进行分析(本组除外脉络膜破裂)。结果:除1例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荧光大致正常外,其余29例均出现了异常的荧光表现。FFA主要表现为:在造影早期视盘呈象限性或全视盘性的荧光充盈不良,后期荧光素渗漏或始终不能充盈,ICGA主要表现为:在FFA显示的视盘象限性弱荧光区的相邻区域脉络膜充盈时间明显延迟;FFA显示的全视盘性的弱荧光,盘周的脉络膜充盈时间明显延长,在局限性脉络膜灌注不良的对应区均出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损害,而盘周脉络膜灌注不良的区域,有9例相应区视网膜并未出现RPE的损害;有2例合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有19例视盘缺血的部分正是“分水区”的位置,占63.3%,本组病例中有80%视力在0.1以下。结论:眼球挫伤不仅可使视神经损伤,其周围的视网膜,脉络膜均可受到损害,应尽早施行FFA与ICGA检查,它可以详细观察,正确判断视神经挫伤后的视盘缺血情况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损害的范围和程度,及时正确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前患者心理准备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前患者心理准备及临床意义易长贤,吕永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已成为多种视网膜及血管疾病的重要和肯定的治疗手段之一。只有患者良好的主动配合、长期随访和及时治疗,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及对激光治疗作出客观评价。我们从临床角度出发具体分...  相似文献   
8.
间接眼底显微镜检查技术(biomicroscopic indirect ophthalmoscopy,BIO)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简易、立体、宽视野眼底检查方法。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临床眼科医生最常使用的检查手段之一,但国内目前应用尚不普遍。笔者在近几年国外及国内的工作中积累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期望能对国内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251例玻璃体切除术后激光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激光治疗的临床规律。 方法;回顾分析1990~1996年在我院施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接受激光治疗患者的临床贤料.结果:251例患者255只眼接受激光治疗,占同期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22.9%.其中因眼
底血管性疾病需要针对原发病补充激光治疗者占57.3%;因视网膜裂孔、可疑裂孔或高度危险的视网膜变性等原因术后需要激光治疗者占37.6%;需施行YAG激光虹膜造孔术的患者约占4.3%。全部激光治疗患者中术后视力提高者209只眼,不变者34只眼,下降者12只眼。 结论:在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同时应该配备可靠的激光治疗手段和技术.激光治疗可提高视网膜复位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和防治血管性疾病再出血的危险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202-203)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L-亮氨酸发酵法生产研究小试基础上的中试工作,通过2m2罐规模的中试鉴定的基础上采用5m3罐发酵装置及与之匹配的提取设备进行了扩大试验,历时10个月,试验结果:连续3批产酸率达1.5%以上,最高达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