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进展型卒中(SIP)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放免荧光法检测法测定47例进展性卒中患者,45例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血浆Hcy水平在SIP组为(25.49±15.73)μmol/L,在非进展性卒中组为(19.78±9.36)μmol/L.SIP组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和对照组.结论 SIP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卒中患者,其鉴别诊断意义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一些再狭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择了50例在笔者医院行CAS的患者,收集并分析与支架内狭窄可能相关的临床,影像和手术操作等资料,平均随访2.8年.结果 50例患者中男性占72%(36/50);平均年龄63.1±8.3岁,52处狭窄病变放置60枚支架,术后发生ISRS 7例(13.46%),其中置入两枚支架者ISRS 50%(4/8),置入一枚支架者ISRS 6.82%(3/44)(P<0.05);术后有残余狭窄ISRS 45.45%(5/11),无残余狭窄ISRS 4.88%(2/41)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与置入支架数量及术后残留狭窄相关(P<0.05).结论 支架置人数量和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可能是ISR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狭窄病变选择适宜的支架以及尽量减少支架后残余狭窄对防止术后再狭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了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测定39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放免法测定ET和NPY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血浆Hcy、ET、NP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3个月仍高于正常人组水平(P〈0.05)。结论: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浆Hcy、ET、NPY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ET和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了4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ET和血清FA、VitB12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ET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FA、VitB12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浆ET水平和血清FA、VitB12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0.6018、-0.7124,P<0.01)。结论: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ET和血清FA、VitB12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NSE和血浆NPY水平测定,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血浆NP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血清NSE和血浆NPY仍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血浆NPY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内皮素 -1(ET-1)在发病时和治疗后含量的变化。方法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 12例急性心肌梗死 (AI)、3 3例心绞痛 (AP)患者发病第 1天和治疗后第 7天的 CGRP及ET-1含量 ,并与 2 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AMI组和 AP组第 1天 CGRP较对照组增高 (P<0 .0 5 ) ,两组的 ET-1明显增高 ,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治疗后第 7天两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CGRP与ET-1在冠心病发病早期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高 ,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 ,并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ET和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了4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ET和血清FA、VitB12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ET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FA、VitB12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浆ET水平和血清FA、VitB12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0.6018、-0.7124,P<0.01).结论: 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ET和血清FA、VitB12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患者,其中13例接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35例接受直接血管内治疗。对比两组再灌注率、预后良好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脑疝形成、卒中相关肺炎率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桥接治疗和直接血管内治疗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疗效、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成功再灌注率(92.3%VS.85.7%)、完全再灌注率(76.9%VS.65.7%)、预后良好率(mRS 0~2分)(61.5%VS.51.4%)、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5.4%VS.17.1%)、脑疝形成率(7.7%VS.11.4%)、卒中相关肺炎率(69.2%VS.65.7%)、死亡率(30.8%VS.34.3%)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相较于直接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能明显减少取栓次数[单纯血管内治疗:2(1,3);桥接治疗:1.5(1,2),P0.05]。结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型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桥接治疗在再通率及安全性方面并不优于直接血管内治疗,但可以显著减少取栓次数,从而降低潜在颅内出血等风险并减少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3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分为早期他汀治疗组(72例)和溶栓后他汀治疗组(1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 h、12 h、24 h、72 h的血浆MMP-9水平。第7 d和第90 d时采用m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并比较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及早期治疗组性别、年龄、溶栓时间窗、血压、既往史、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TOAST分型及OCSP卒中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溶栓前血浆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比较,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6 h、12 h、24 h及72 h的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t=2.64,t=-9.85,t=-8.88,t=-5.62;均P0.01)。早期他汀治疗组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他汀治疗组第7 d及第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比率显著高于溶栓后他汀治疗组(均P0.05)。结论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的MMP-9水平有抑制作用,不增加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