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在判定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价值.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给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存活的大白兔通过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诱发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行兔腹主动脉斑块和周围组织的表面温度差测定.结果 16只实验兔顺利完成模型建立,在这些模型上共发现斑块24处.共进行54次斑块表面温度测量.14只兔有17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符合易损斑块的特征,共进行了37次表面温度测量;6只有7处符合纤维性斑块特征,进行了17次表面温度测量;4处为非斑块区,共进行9次测量.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度差水平为0.94±0.25℃,而纤维斑块的水平为0.15±0.14℃,非斑块区的水平为0.10±0.08℃.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度差较纤维斑块和非斑块区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大于0.3℃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5.2%.结论 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的测定有助于识别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44-3p促进心肌细胞肥厚及心功能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模型组及miR144-3p转染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组小鼠心功能相关指标;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对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中miR144-3p的表达差异;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脑钠肽(BNP)蛋白、抗核因子(ANF)蛋白、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肌动蛋白α1(Acta1)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转染组的左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IVPWs)、心重指数、左心指数明显较高,而收缩期左室内径(LVDs)、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较低(P<0.05),但模型组、转染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转染组miR144-3p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转染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转染组ANF、β-MHC、Acta1和HDAC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 结论 MiR144-3p可能通过上调HDAC2加重心肌肥厚及心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3例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12 h后观察两组病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 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评价48 h后患者的死亡率。结果:治疗12 h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各项指标血压上升明显、心率下降显著、血氧饱和度升高明显、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压上升明显、心率下降显著、血氧饱和度升高明显、尿量明显增加,CTn I,AngⅡ,CKMB水平均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对照组死亡患者6例,死亡率(24%),研究组死亡率死亡患者1例(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注射用生脉治疗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重构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浓度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根据是否存在心肌肥厚以及左心室心腔扩大分为左心室正常组、心肌肥厚组以及心腔扩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DM的浓度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的浓度,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测定B型利钠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82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78例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74/82例),对照组为78.2%(61/78例),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NFDS评分和Barthel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脂各项指标、血清CRP、NO和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变方向(P<0.05或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适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机理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普爱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治疗前后两组血浆BNP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疗效(68.3%)比较,研究组疗效(86.7%)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研究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浆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在判定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给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存活的大白兔通过中国斑点蝰蛇毒和转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行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和正常血管表面的温度差测定。结果 16只实验兔顺利完成模型建立,在这些模型上共发现斑块24处,共使用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进行54次斑块表面温度测量。14只兔有17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符合易损斑块的特征,共进行了37次测量;6只有7处符合纤维性斑块特征,进行了17次表面温度测量。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差水平为(0.94±0.28)℃,而纤维斑块的表面温差为(0.15±0.1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将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0.3℃作为判断易损斑块的标准,使用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2.4%。结论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对识别易损斑块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在判定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给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存活的大白兔通过中国斑点蝰蛇毒和转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行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和周围组织的表面温度差测定.结果16只实验兔顺利完成模型建立,在这些模型上共发现斑块24处.共进行54次斑块表面温度测量.14只兔有17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符合易损斑块的特征,共进行了37次测量;6只有7处符合纤维性斑块特征,进行了17次表面温度测量.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差水平为(0.94±0.25)℃,而纤维斑块的表面温差为(0.15±0.1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大于0.3℃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5.2%.结论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的测定有助于识别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