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LE的发病机制不明,建立早期诊断指标及寻找治疗靶点尤为重要。SLE的传统蛋白标志物特异度差、敏感度低。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分子标志物参与了SLE的发展,为提高其临床诊断效率提供了可能性。RNA标志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非编码RNA具有准确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点,有成为SLE临床诊断中候选分子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液质联用方法同时分析佛耳草中1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完善佛耳草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15批不同产地佛耳草中的17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8%A;1.0~4.0 min,8%~26%A;4.0~9.0 min,26%A;9.0~14.0 min,26%~34%A;14.0~14.5 min,34%~45%A;14.5~15.0 min,45%~60%A;15.0~18.0 min,60%~90%A;18.0~19.0 min,90%A;19.0~19.01 min,90%~8%A;19.01~20.0 min,8%A),流速0.3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2 μL;运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全扫描,扫描范围m/z 100~1 000。结果 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良好,能够用于17种成分的同时定量。15批佛耳草样品中奎宁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槲皮苷、1,5-O-二咖啡酰奎宁酸、大波斯菊苷、紫云英苷、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芹菜素、高车前素的质量范围依次为39.60~179.12、0.17~0.84、2.41~8.38、4.33~31.50、13.63~180.38、2.43~14.75、1.16~19.68、0.49~5.63、55.77~445.16、0.23~10.26、62.04~530.10、1.11~18.01、11.36~90.61、12.22~65.98、7.22~69.84、3.37~45.65、0.30~2.59 μg·g-1,其中有机酸类成分在佛耳草中含量比黄酮类成分更高,以1,5-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奎宁酸、绿原酸含量较高,同时,贵州产地佛耳草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高于江苏产地样品,江苏产地佛耳草样品中有机酸类成分含量则高于贵州产地样品。结论 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佛耳草中17种成分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明确了佛耳草主要成分的含量范围,可为佛耳草质量控制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制盐酸氨溴索(Amb)缓释胶囊的体外质量,并研究人体内吸刷与体外释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转法考察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常温留样和加速实验观察制剂稳定性,并进行PH时间的三维释放实验和健康人体内单剂量生物利用度实验,计算累积释药分数并根据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药物吸收分数,经回归显示相关性。结果:Amb缓释胶囊释药受介质PH影响较小,且不受转速的影响。制剂贮存3个月,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苯甲酸乳膏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_(18)柱(4.6n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4:56),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26nm。结果:苯甲酸和水杨酸分别在15.20~76.00mg·L~(-1)和7.64~38.20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日内、日间RSD在0.030~4.79%,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在98.54%~101.20%。分析了3批样品,结果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复方苯甲酸乳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HCS)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髌骨橫型骨折患者19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复查并随访。结果术后3~5周行 X 线片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髌骨关节面平整无位移,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周;患侧膝末次膝关节活动范围[(135.42±5.82)°]与健侧活动范围[(139.38±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膝关节 Lysholm 评分86~100分,平均(93.7±4.14)分,显著高于术前评分65.7分(P <0.05);随访期内无骨折移位,内固定物脱落、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 HCS 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橫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改装滚轮微针在人增生性瘢痕皮肤中对醋酸曲安奈德的促透作用。方法采用亚甲蓝和H-E染色法观察不同针长的微针刺入人增生性瘢痕皮肤的形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曲安奈德含量;采用洗脱法、匀浆法分别考察给药1、12h时增生性瘢痕皮肤醋酸曲安奈德在体吸收特性;采用经皮水分流失(TEWL)测量法、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考察其皮肤刺激性。结果所优选的针长500μm滚轮微针能有效穿透角质层,形成的微孔分布相对均匀;微针处理1、12h后,分别有27.42%、60.64%药物吸收进入皮肤。给药12h,皮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皮肤中滞留药量较给药1h下降至45.98%,而微针、直接涂布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分别增加到2.73、4.18倍,微针组皮肤中滞留药量是直接涂布乳膏组的3.56倍(P<0.05)。皮内注射12h皮肤药量分布并不均匀,均值为(4.83±5.51)μg,微针组均值为(0.93±0.14)μg,分布相对均匀。TEWL法显示微针处理与皮内注射的皮肤刺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显示皮内注射的皮肤刺激性是微针处理的8.40倍。结论改装滚轮微针处理后涂布醋酸曲安奈德乳膏较皮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在人增生性瘢痕中吸收均匀、皮肤刺激性较小,但其瘢痕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79~93〔平均(87.64±6.32)〕岁;致伤原因:平地摔  相似文献   
8.
张如意  云才  杨涛  张易  朱建华  刘峰  张立超  苏鹏 《中国骨伤》2022,35(12):1115-1120
目的:评价对抗牵引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6例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脱位类型均为喙突下脱位。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分别采用对抗牵引法(试验组)和传统Hippocrates法(对照组)进行复位,各28例。其中试验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61.95±19.32)岁;左侧9例,右侧19例。对照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63.13±12.75)岁;左侧11例,右侧17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包括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长、复位成功距离受伤时间、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情况(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2.86%(26/28)和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复位时长分别为(4.25±2.13) min和(6.31±1.6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成功距离受伤时间分别为(9.16±0.94) h和(8.94±1.3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血管神经损伤和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2例腋神经损伤,1例肱骨头骨折。试验组和对照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分别为(92.34±5.62)分和(90.91±4.7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肩关节腔注射麻醉下对抗牵引法整复合并Hill-Sacks损伤的难复性肩关节喙突下脱位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3岁。于2012年11月18日因高空坠落伴昏迷4h入院,入院后经诊断为:①特重度开放性颅脑外伤:脑挫裂伤(右侧额叶);硬膜下血肿(左侧额颞顶);硬膜外血肿(右侧额部),颅骨骨折(两侧额骨);原发性脑干伤;颅底骨折(两侧前颅窝、中颅窝);头皮裂伤(左额部)。②创伤性湿肺。③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11月19日行左侧开颅血肿清除术+ICP探头置入术+气管切开术,术后高热,  相似文献   
10.
FMEA法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趋严峻的医疗风险问题,如何识别和应对风险已经成为整个医疗行业共同面对的议题。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目前在国内外医疗行业的应用现状,并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末来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