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将我院近10年发生的427例卵管妊娠中合并盆腔粘连的情况,分为1986-1990年和1990-1995年两个件段。从患者的年龄,职业,婚否,产否,病否,产否,病史,内出血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性乱和未婚人工流产所致感染是造成输卵管妊娠合并盆粘连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妥塞敏用于剖宫产的止血效果。方法  8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妥塞敏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0例。治疗组 :切皮前 10min静脉注射妥塞敏注射液 1g/10ml,对照组静脉注射 0 9%生理盐水注射液 10ml,观察两组产妇胎盘娩出时及胎盘娩出后 2h的出血量。结果 治疗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妥塞敏用于剖宫产术 ,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阶梯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儿的影响。方法 :将 4 0 0例进入产程的产妇分成 4组 ,其中 3组为实验组 ,分别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法 ;另 1组为对照组 ,未实施药物镇痛。结果 :实验组镇痛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各产程时间缩短 ,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 ,对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 :三阶梯镇痛法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40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 3775例初产单胎头位产妇为第一阶段分析对象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1 0月实行“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后分娩的 4 0 1 3例初产单胎头位产妇为第二阶段分析对象。将两阶段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 (P <0 0 1 ) ;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比第一阶段显著缩短 (P <0 0 5 ) ;产妇满意度提高。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这种模式 ,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程陪伴助产对分娩的干预。方法 住院分娩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头盆不称的正常足月初产妇 2 12 0例为陪伴助产组 ,2 132例为常规待产组。陪伴助产组由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 ,给产妇提供生理、心理及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的服务 ;常规待产组按产科各项常规处理。结果 陪伴助产组剖宫产率、产后 2h出血率、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 (P <0 0 5 ) ;经阴道分娩的产程时间显著缩短 (P <0 0 5 ) ;产妇满意度提高。结论 全程陪伴助产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 ,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增加人为的关怀 ,减少产科的干预 ,提高顺产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东莞地区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的PCR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发病率。方法 利用PCR法对1378例新生儿脐血。进行α-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结果 1378例脐血筛查中,有36例为右侧缺失杂合子(-αα^3.7/αα),9例为左侧缺失杂合子(-αα^4.2/αα),发病率分别为2.61%和0.65%。结论 该法快速、准确,可作为常规方法用于临床样品的分子筛查。  相似文献   
8.
妊娠晚期产前出血,临床上多见于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所致,其它原因引起的产前大出血较为少见。近年我院收治5例较为少见的产前大出血,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2~1995年本院收治非胎盘因素所致产前大出血5例,占同期住院产前大出血56例的893%。全部为妊娠32周以上,阴道出血量大于300ml。其中阴道静脉曲张出血2例,胎儿畸形出血2例,胎膜血管前置出血1例。1.2临床表现:5例产前出血均有明显诱因,4例有阴道操作,1例骑自行车载物。2例阴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500ml以上,入院后予单叶阴窥检查发现于阴道口内1~2c…  相似文献   
9.
产程中B超联合阴查诊断和处理枕后位18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产程中应用B超联合阴查诊断和处理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1999年 10月至2 0 0 3年 12月期间在我院B超检查提示为枕后位的单胎初产妇 18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90例 ,研究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 ,宫口开大 3cm时用B超检测并结合阴道检查确定胎儿脊柱及胎方位。诊断为枕后位的孕妇指导其同胎背同侧俯卧待产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顺产百分率 ( 84 4%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4 4% ) ,P <0 0 0 1,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剖宫产率 ( 13 3 % )明显低于对照组 ( 82 2 % ) ,P <0 0 0 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产程中应用B超联合阴查能早期准确的诊断枕后位 ,在产程中正确指导产妇侧俯卧位能有效地纠正枕后位 ,降低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作用。方法对36例早产儿,出生前母亲静脉注射地塞米松3剂,出生后4h内气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用药剂量和用药后血气变化,RDS的发生情况及其转归。结果应用PS的量为799±159mg/kg,需氧时为106±75d。PS注入前后对比,pH和PaO2差异显著,显示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纠正。RDS的发生率和生存率分别是5288%和9167%。结论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和产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RDS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PS对RDS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