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嗜银染色技术对34例良性胃溃疡、4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46例胃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核仁组成相关蛋白(AgNOR)进行研究,2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发现对照组、良性溃疡组,异型增生组和腺癌组的细胞核AgNOR平均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细胞中AgNOR的体积、形状及在细胞核内的位置也不相同。作者认为此法有助于区别胃的良性和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P53基因是一种肿瘤的抑制基因,定位于人17号染色体短臂上,参与细胞增殖的负调控P53基因突变或丢失常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在脑胶质瘤中,P53突变多为点突变,位点在5~8外显子,错义突变占80%,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占17%,P53突变,染色体17p丢失与胶质瘤的分级,预后有一定关系,P53基因治疗对于改善胶质瘤病人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Hca/16A3-F(F)和Hca/A2-P(P)发生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情况,探讨它们与肝癌发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号和16号染色体上15个多态微卫星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SS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对F和P细胞系进行分析。结果:F和P细胞系有信息的微卫星位点其等位基因与C3H相同,且存在多位点MSI。结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F)对5个肿瘤细胞系(大鼠胶质瘤C6系,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SHG-44系,小鼠黑色素瘤B16系,人胃粘液腺癌MGC-803系和人肝细胞癌SMMC-7721系)体外增殖的影响。发现rhCNTF(20ng/ml~2000ng/ml)可抑制C6和SHG-44细胞增殖,对B16细胞有刺激增殖作用,但对MGC-803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rhCNT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可能与其参与瘤细胞的生长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00例外科切除的HCC及相应非癌肝组织标本构建组织芯片,用EnVision Plus法进行MT,P53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相应的非癌肝组织相比,HCC组织MT的表达显著下调,HBsAg阳性患者MT阳性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42),肿瘤直径≤2 cm的MT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 cm者(P=0.007).随着组织学分级进程,MT表达呈降低趋势(P=0.004),MT核内表达与低分化HCC密切相关.MT与P53及Ki-67的表达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HCC中MT表达下调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可能是肝细胞分化的一个标志物,HBsAg与MT表达下调有关,以核染色为主的MT表达可能反映了低分化HCC的一种侵袭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胃的活检标本中经常发现有细菌存在,一般被认为是沾染或污染引起的,很少考虑到细菌感染是胃疾患的致病菌.自1983年Warren 和Marshall 报道了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中成功培养出被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的螺旋状细菌,并指出其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关系以来,引起了许多国家微生物学、病理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根据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标本中c erbB 2和nm2 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术前检测c erbB 2和nm2 3蛋白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手术标本96例 ,其中 5 6例经肠镜活检标本病理证实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 erbB 2和nm2 3蛋白在手术标本及活检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c erbB 2阳性率为 2 1.4%~ 2 8.6 % ,nm2 3为 6 9.6 %~ 76 .1%。c erbB 2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 ,c erbB 2表达阳性组 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 ;nm2 3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有关 ,且nm2 3表达阳性组 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组。c erbB 2和nm2 3蛋白的阳性率在结直肠癌的肠镜活检标本和手术标本中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结直肠癌组织进行c erbB 2和nm2 3蛋白的检测 ,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 ,以及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F)对5个肿瘤细胞系(大鼠胶质C6系,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SHG-44系,小鼠黑色素瘤B18系增殖人胃粘液腺癌MGC-803系和人肝细胞癌SMMC-7721系)体外增殖的影响,发现rhCNTF(20ng/ml-2000ng/ml)可抑制C6和SHG-44细胞增殖,对B16细胞有刺激增殖作用,但对MGC-803和SMMC-7721细胞的增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对本院6例肝血管肉瘤和5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进行研究,观察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患者年龄6个月至68岁,男:女为4:7。结果: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肿瘤呈单个或多结节、直径为3-13.7cm、常有出血和坏死。6例血管肉瘤的病理学特征表现多样化,呈血管瘤、梭形细胞和上皮样肉瘤形态;5例EHE的病理学特征为具有血管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和(或)胞质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细胞、间质黏液样变到致密纤维化。免疫组化因子Ⅷ和(或)CD34阳性。结论: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极少见,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血管肉瘤为高度恶性,预后差;EHE预后好于血管肉瘤,合理手术预后较好。根据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