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侧卧位小切口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分析32例行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25~44个月,平均(32.2±11.8)个月.按Nakai分级评定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稳定度.结果 术后中期随访发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明显下降,但无腰椎不稳现象,临床疗效优良率达93.75%.结论 局部麻醉侧卧位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疗效满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孔径的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体内成骨、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新西兰大耳白兔股骨大结节和股骨髁处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接种到3种不同孔径的丝素材料上,再移植于兔桡骨骨缺损处.根据丝素材料孔径设立实验A组[RBMSCs/SF(silk fibroin,SF)-Ⅰ]、实验B组(RBMSCs/SF-Ⅱ)、实验C组(RBMSCs/SF-Ⅲ).术后分别于2、4、8、12周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了解体内成骨、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另外设立二对照组,D组为缺损处仅植入丝素支架,E组为缺损处无植入物.结果 术后各组兔子均存活,无植入物毒性反应及排斥反应,材料体积不同程度降解减小,降解速度SF-Ⅰ<SF-Ⅱ<SF-Ⅲ.RBMSCs/SF-Ⅱ组比其他组在缺损种植处有更多的新骨形成,移植物的血管化任此B组也更好,缺损被较满意治愈.D、E二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明显差于细胞型丝素支架.结论 RBMSCs/SF-Ⅱ作为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表现最佳.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有望用于临床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观察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6~56岁,平均38.6岁)。SchatzkerⅠ型5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1例。所有患者均经膝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复位,小切口切开行钢板螺钉固定骨折端,必要时作缺损区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6.2个月(12~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一例发生严重皮肤坏死、下肢血栓、组织感染、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术后12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仅可避免切开关节囊、暴露关节腔,减少手术创伤,而且能提供良好视野,有助于骨折正确复位和固定,还可早期发现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手术方法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白癜风又称"白斑风""白驳病"等,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获得性、特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易诊难治。历代中医文献对其多有论述,《诸病源候论·白癜候》认为白癜患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外科大成·卷四·白驳风》认为白驳风"生于颈面,延及遍体,其色驳白,亦无痛痒,形如云片",《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则认为白驳风"自面及须项,肉色忽然变白,状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咳喘糊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对纳入的48例病人采用咳喘糊联合中频仪治疗,治疗时将咳喘糊固定于治疗仪的电极上,然后将4个电极片分别固定于患者背部的定喘穴及肺俞穴,7~14 d为1个疗程.采用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分改善情况经配对样本t检验,各症状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93.75%.结论 咳喘糊联合中频治疗仪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止咳平喘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我院住院并经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8位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术后随访和观察第1天和第3天的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第1天和第3天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3±1.0和3.7±1.0,患者的愈合时间为2.84±1.13月且全部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86%。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而言,采取手术治疗可以较好的帮助患者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5髋)接受用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定期随访拍摄骨盆平片及患髋正侧位片进行影像学评估及髋关节功能检查。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5年以上,终末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2.5分,术后X线片1年内出现股骨柄假体下沉(均<2mm)者5髋。所有股骨侧假体术后1年内复查在Gruen2区、6区上段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终末随访股骨柄假体未出现骨溶解及假体松动表现。术后X线片髋臼初始固定良好,终末随访5例髋臼假体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伴松动,并行髋关节翻修术。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假体中期未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表现。但髋臼假体出现多例假体周围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方法,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5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MSCs,体外贴壁培养、扩增、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各代细胞形态、数量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第2代细胞用矿化液连续培养后,进行ALP及矿化结节染色。结果体外成功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传代的方法,能够连续传至8~9代;矿化液培养的细胞ALP及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特性,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进行腰椎滑脱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对21例(23节段)腰椎滑脱患者进行TLIF手术,患者包括男7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3.6岁,根据Meyerding分级标准,Ⅰ度滑脱7例,Ⅱ度滑脱14例,术中选择采用SofamorDanek公司TENOR、CDHM8或BASIS内固定系统,SofamorDanek公司TELAMON或钛网,或CAPSTONEPeek材料融合器,术后随访包括JOA腰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常规X线摄片、CT扫描。结果 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5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断钉、椎间融合器下沉、后移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手术腰椎节段不同程度融合,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突弧度不同程度改善,融合率为90.5,腰背痛评分统计:术前(14.8±4.2)分,术后(24.9±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技术;CT扫描可以简单、精确评估椎体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上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蛋白体外培养情况,探讨多孔丝素蛋白适合细胞生长的孔径及作为支架材料的意义。方法取4周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4只,经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抽取骨髓5ml/只,与3ml肝素(625U/ml)混匀。抗凝骨髓5ml加入等量Hanks液混匀,以1份淋巴细胞分离液上面加2份稀释骨髓的比例离心,取有核细胞层,Hanks液洗2次,以3×106/ml细胞密度接种于50ml培养瓶,37℃,5%CO2,饱和湿度培养,48h首次换液,以后2~3d换液1次,均为全量换液。当原代细胞培养15~20d,细胞占瓶的90%以上,消化、传代为1代,以后5~7d传代1次。将传至3代的细胞接种于平均孔径为58μm、78μm、111μm的丝素材料上,共培养8d。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并于第1d、第4d、第8d取三种材料行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长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材料上细胞看不清,可见板底的细胞一天比一天多。扫描电镜上细胞材料均清晰,第1d、第4d、第8d的标本显示细胞越来越多,并可见颗粒状、丝状基质物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动态观察细胞,将细胞标记好后,复合在材料上,养在培养液中观察细胞的荧光强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荧光区越来越大。三种显微镜观察均显示细胞生长繁殖良好,形态、活性正常,111μm孔径的材料尤为突出。结论多孔丝素蛋白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吸附性和体内降解性,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要选择其合适的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