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枸橘苷对人骨肉瘤U-2 OS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以0,5,10,20,40,80,160μmol/L的枸橘苷处理U-2 OS细胞,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枸橘苷对U-2 OS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U-2 OS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和枸橘苷高、低剂量组(52,26μmo...  相似文献   
2.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 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月关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6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置换后1年美国加州大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后2年血清钴、铬离子水平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置换后平均髋臼倾斜角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说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远期效果如何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明显增加,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盆骨折发生率明显增高.骨盆骨折占全身骨折的0.3%~6.0%,在多发伤患者中占20%.2001年王亦璁[1]报告骨盆骨折死亡率高达5% ~20%,尤其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死亡率更高.骨盆外固定支架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量少及能较好控制骨折移位等优点,被视为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固定方式[2].Riemer等[3]报告创伤早期应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能使抢救期患者的死亡率从22%降至8%.但是,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针道感染、脓肿形成及骨髓炎等.Vaidya等[4]报告外固定支架固定针道感染的发生率为2.5%~50%,骨髓炎发生率为0~7%,无菌性松动发生率为0~19%,外固定支架压迫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的发生率达8%,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 ~7%.且由于护理不便、影响美观、坐卧活动度降低等因素,患者对其的耐受程度较差.新出现的经皮内固定技术(anterior subutaneous pelvic internal fixation technique,ASPIF)能显著降低外固定支架固定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度.ASPIF 最初是由Kuttner等[5]应用于临床,Gardner和Nork[6]、Cole等[7]也开始研究,本文对ASPIF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进钉参数,为进钉瞄准器的研制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40例正常成人(男20例,女20例)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经髂前上棘(A)和髂后上棘(B)的骨性最突出点的连线中点M做一平面(γ)垂直于AB,在髋臼后柱的γ截面上模拟置人虚拟圆柱体,该圆柱体从髂翼内侧的穿出点(O)即为拉力螺钉的入钉点.在弓状缘上取点D,使OD成为入钉点与弓状缘之间的最短距离,连结OD,G点为骶髂关节最前缘,连结DG.测量OD、DG的距离、置入拉力螺钉的长度、拉力螺钉与冠状面的夹角(α)及与矢状面的夹角(β). 结果 OD距离平均为(13.62±2.19)mm,DG距离平均为(15.27±4.01) mm,能置入拉力螺钉的长度平均为(116.65±7.19) mm,α夹角平均为15.47°±4.01°,β夹角平均为6.65°±2.93°.男、女性在DG距离、β夹角、置入拉力螺钉的长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OD距离及α夹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髋臼后柱顺行拉力螺钉置钉的解剖学参数,术中置入合适长度的拉力螺钉是可行的,可作为研发进钉瞄准器的应用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哪种方式的效果更好仍有较大争议。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文献,探讨比较髋关节表面置换与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的优缺点。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12年7月关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6进行统计学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置换后1年美国加州大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置换后2年血清钻、铬离子水平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髋关节表面置换组置换后平均髋臼倾斜角大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果说明髋关节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短期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差异,但二者远期效果如何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背景:临床中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方式包括交锁髓内钉技术和微创经皮钢板技术。大量回顾性研究都证实这两种策略临床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孰优孰劣,目前仍无定论。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BM、万方、CNKI数据库中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文章,并手工检索相关中英文杂志,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然后,按照CochraneCollaboration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选取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软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胫骨功能恢复作为评价指标,并用RevMan5.1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377例患者,其中交锁髓内钉组188例,微创经皮钢板组1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比较中,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WMD=0.58,95%c/(-28.91,30.07),P=0.97]、软组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1,95%C/(0.22,1.18),P=-0.11]及胫骨术后Johnner-Wruhs功能评价优良率[RR=1.03,95%C/(0.91,1.17),P=0.63]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相比于交锁髓内钉组,微创经皮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WMD=I.99,95%C1(0.15,3.83),P=0.03],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RR=I.84,95%C/(1.03,3.27),P=0,041。说明利用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基本一致,但微创经皮钢板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愈合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导航模板辅助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部骨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收集4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 CT 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选取左侧半骨盆模型,经过坐骨结节沿着髋臼后柱纵轴置入虚拟圆柱体。调整圆柱体位置,确定最佳进钉点,分别测量进钉点到弓状缘、骶髂关节最前缘的最短距离、圆柱体与冠状面夹角α、四方区与髂翼所在平面的夹角β。以stl格式导出模型,UG 6.0软件打开骨盆三维模型,定位参考平面。根据测量得到的进钉解剖学参数,确定后柱螺钉的最佳钉道。提取方形区及髂窝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方形区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设计出带有3个进钉孔的左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运用UG软件镜像功能生成右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生成实体模型。取16具(男7例、女9例)干燥的人体左侧骨盆标本,模拟从不同的进钉孔进行髋臼后柱螺钉的置入,验证导航模板辅助进钉的准确性。结果 成功地设计并制作出与四方区解剖结构较一致的导航模板。不同的进钉孔进钉成功率:进钉孔1,6.3%(1具)准确定位、75%(12具)良好定位、18.7%(3具)失败;进钉孔2,81.3%(13具)准确定位、18.7%(3具)良好定位;进钉孔3,37.5%(6具)准确定位、62.5%(10具)失败。结论 根据髋臼后柱拉力螺钉进钉解剖学参数设计的导航模板可以准确地辅助拉力螺钉的置入。  相似文献   
8.
背景:临床中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方式包括交锁髓内钉技术和微创经皮钢板技术。大量回顾性研究都证实这两种策略临床有效,但两种治疗方法孰优孰劣,目前仍无定论。 目的:评价交锁髓内钉技术与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BM、万方、CNKI数据库中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文章,并手工检索相关中英文杂志,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然后,按照Cochrane Collaboration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选取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软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胫骨功能恢复作为评价指标,并用RevMan 5.1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377例患者,其中交锁髓内钉组188例,微创经皮钢板组1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比较中,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WMD=0.58,95%CI(-28.91,30.07),P=0.97]、软组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1,95%CI(0.22,1.18),P=0.11]及胫骨术后Johnner-Wruhs功能评价优良率[RR=1.03,95%CI(0.91,1.17),P=0.63]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相比于交锁髓内钉组,微创经皮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WMD=1.99,95%CI(0.15,3.83),P=0.03],骨组织愈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RR=1.84,95%CI(1.03,3.27),P=0.04]。说明利用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基本一致,但微创经皮钢板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折愈合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子心脏时,发现此心脏左心房后壁发出一异常血管,其向右后斜上走行,穿心包走入右肺肺门,于肺根部进入肺上叶(见图1).  相似文献   
10.
在解剖一具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男性尸体,发现其左前臂正中动脉走行异常,此动脉还参与掌浅弓和掌深弓构成(图1,2),现报道如下: 肱动脉在平桡骨颈处分为桡、尺动脉.桡动脉直径为4.2 mm,尺动脉直径为5.2 mm,尺动脉向下走形3.4cm处发出骨间总动脉,其直径为4.2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