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将3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四组,A组不含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而给予相应量的甘、丝、丙及脯氨酸的常规全肠外营养(TPN-Conv);B组含Ala-Gln的全肠外营养(TPN-Gln);两组间的热、氮及液体量相同。C组为消化道营养组。D组为正常组。实验组给予8戈瑞(GY)剂量全腹照射,然后分别给予TPN及肠道营养7天。观察在急性放射性小肠炎时,Ala-Gln作为Gln源对小肠的代谢、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及经消化道营养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B组动脉血Gln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说明Ala-Gln二肽输入后迅速分解为游离谷氨酰胺,利于组织使用。其小肠蛋白质和DNA含量优于A组。形态学结果显示组B小肠壁全层厚度、粘膜厚度及绒毛高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001),且小肠腺窝细胞平均分裂数高于A和C组(P<0.05),肠道内细菌移位率亦低于A和C组(P<0.05)。粘液血便及体重降低以A、C组为重。C组的摄食量不足,氮和热量摄取低于A、B组,其体重下降超过B组。C组8只实验大鼠死亡2只,其中1只为末段回肠穿孔。A、B组中无1例发生死亡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肉眼、光镜和图像分析法对35例离体心脏问(30例固定标本,5例新鲜标本)的三尖瓣及其连合进行广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并对各尖瓣基带内的心肌纤维的来源、性质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后、膈尖瓣的面积分别为445.76±6354 mm~2,480.54±120.56mm~2,361.44±95.07mm~2.三尖瓣连合部可分为连合型和无连合型,前者又分为常见型、低连合型、扇叶型和网孔型,其中前隔连合的无连合型、低连合型及网孔型,为超声心动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解释了正常人三尖瓣前隔连合处出现有血液返流的现象.三尖瓣基带中的心肌纤维来自心房或心室肌,前者为Purkinje纤维,多见伸至后大瓣;后者为普通心肌纤维,各有一例伸入前尖瓣和隔尖瓣、其中前尖瓣基带中的肌纤维可伸入健索内.  相似文献   
3.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上海市政府历来重视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坚持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并努力探索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1994年开始,市政府针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突出矛盾,实施了医疗费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改革措施。这项改革以理顺医疗价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和限制及计算机后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只犬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后,1.5,6,12,20h作EBCT增强扫描,然后处死犬,作心脏标本大块病理切片,硝基蓝四唑(NBT)染色前,后拍照,然后再采集光镜标本,将EBCT图像和病理切片照片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BCT图像上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及形态显示清晰,随着结扎时间的延长,心肌梗死的体积略有缩小,最后一次EBCT扫描图像所显示的梗死区大小与染色结果相仿,相关系数为0.994(P<0.001),结论:EBCT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部位,形态与大小做出准确的评价,计算机后处理 病变大小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子束CT增强容积扫描检测早期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方法,并报告初步结果。材料和方法:用Ima-tronC-150型电子束CT机对冠状动脉结扎后1.5h的5例实验犬进行心脏的碘造影剂增强容积扫描。仔细观察左心室心肌缺血在电子束CT图像上的形态学表现,测定并对比分析心肌缺血区和正常区的CT值及两者与左心室腔CT值的比值(M/L值)。结果:电子束CT增强容积扫描能清晰地显示心肌低密度缺血区的部位、范围、形态、密度等;缺血区的CT值及M/L值显著低于正常心肌区。结论:电子束CT可作为检测、分析心肌缺血早期形态学表现和定量分析其CT值变化的一种高敏感性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利用股部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初步的虚拟解剖。方法10例临床病人股部Light-speed CT增强扫描的原始数据,利用“医学三维图像工作室”软件系统对其进行读取、三维重建和虚拟解剖。结果重建出的股部图像逼真,分皮肤、肌肉、骨骼和动脉等4类器官伪彩显示,相互间结构层次清晰,能实时旋转、任意厚度多次切割。结论本研究实现了虚拟解剖的部分功能,对局部解剖和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以及临床影像诊断具有明确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超高速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8例压力灌注固定后的心脏标本中分离出20支冠状动脉,拉直后,超高速CT扫描;每支冠状动脉分成相应的3mm血管段,组织切片,地衣红染色,Leica图像分析仪上计算冠状动脉管腔面积狭窄率。结果在484个血管段中,无粥样病变血管段的钙化率、钙化面积、钙化积分(0,0,0)明显低于有粥样病变的血管段(28%,1.74%和6.73,P  相似文献   
8.
电子计算机三维重建用于手解剖研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4例新鲜成人的手标本进行动脉灌注,包埋、低温冰冻、切割及摄影等一系列处理作为上计算机前的准备,然后将摄制的连续断面图像,通过PDP11/34 A及HP 9874 A(Digitizer)对所选择的手内结构进行轮廓的追踪描绘,由计算机作成三维图像重建及显示。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彩色或黑白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并可作任何角度的旋转动态观察。本文对几种不同的包埋剂进行了比较,也对所显示的图像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此项新技术将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三维图像重建不仅能应用于形态学、临床及生物力学的研究,也能应用到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进一步提高对实施医疗收费公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指出建立医疗收费公开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卫生系统的行风建设,强化了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制约,促进了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卫生系统收费公开工作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促进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途径及它们发挥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 4 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按 2× 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四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STD组 ,n =1 0 )、附加谷氨酰胺 (Gln组 ,n =1 0 )、附加生长激素 (GH组 ,n =1 0 )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 (GG组 ,n =1 0 ) ,持续 6天 ,取 8只正常大鼠模拟手术后第一天处死 ,作为基础对照组 (Gontrol组 ,n =8)。分别应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肠粘膜上皮鸟氨酸脱羧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结果 :谷氨酰胺能够显著增强小肠粘膜鸟氨酸脱羧酶和谷氨酰胺酶的活性 (P <0 .0 1 ) ,生长激素对这两种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而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可明显增强此两种酶的活性 ,效果优于Gln的单独应用 (P <0 .0 1 )。结论 :研究表明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能显著增强短肠大鼠小肠粘膜上皮谷氨酰胺酶和鸟氨酸脱羧酶活性 ,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谷氨酰胺的代谢和多胺的生成 ,从而发挥其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分裂增殖 ,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的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