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1993年2月到1995年1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结合神经生长因子、654-2等药物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12例,取得了一定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22~64岁,平均35岁。T11骨折2例,T12骨折5例,L1骨折4例,L3骨折1例。Ⅰ°脱位5例,Ⅱ°脱位3例,Ⅲ°脱位1例。完全截瘫5例,不全截瘫7例。对照组8例,骨折部位和程度与治疗组相似,具有可比性。2方法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彻底减压复位后,用Luque氏棒、Dick或棘突钢板内固定。术后1~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n=60,PFNA内固定治疗)和InterTAN组(n=40,InterTAN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所有患者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髋伸屈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VAS均明显小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均P<0.05)。InterTAN组内固定和髋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FNA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法均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PF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在分期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2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46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22~58岁,平均46.2岁。一期治疗行跟骨牵引28例,外固定支架18例。待患者全身情况好转、创面愈合或软组织条件改善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28例跟骨牵引平均使用时间为8.9 d(4~11 d),18例外固定支架平均使用时间为12.2 d(11~52 d),二期均转为内固定。除1例发生钉道感染外,其他病例软组织开放伤口及手术伤口未见感染。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中以骨科损伤控制为原理,一期采用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二期更换为内固定之分期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2~1995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30例,选择隆起型全部病例和破裂型部分病例共288例,采用腰椎牵引、骶管封闭、推拿按摩、理疗等综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5例(20个椎体).结果 15例穿刺均成功.有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VAS评分:术前为6~9(8.3±1.4)分,术后2周为1~4(2.2±1.2)分,术后1年为1~5(2.0±1.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VP手术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7.
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21例年龄为80~95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病人均安全度过手术期,也均得到随访,随访5个月~3年,采用Harris功能评分,本组病例优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张平  左才红 《工企医刊》1997,10(3):21-22
自1991—1995年,我们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长骨骨不连共3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与结果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4—78岁,平均47岁。转子间骨折8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2例,长骨骨不连12例(肱骨4例,尺骨2例,股骨2例,及胫骨4例)。伤前有心脏疾患4例,肺部疾患4例,糖尿病2例。合并失血性休克8例,血管损伤1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专门针对亚洲患者设计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对标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了一些改进,主钉近端直径由17 mm减小为16.5 mm,螺旋刀片直径由10.55 mm减小为10.3 mm,主钉外翻角由6°减小为5°,短钉为170,200,240 mm。 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联合交锁钉由拉力螺钉和加压螺钉构成,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骨折,拉力螺钉的直径11 mm,加压螺钉直径为7 mm,交锁后直径为15.25 mm,短钉为180,200 mm。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有关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Gamma 3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宣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65-90岁,22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治疗,20例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试验获得宣城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伦审研第(17)号]。 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69.4±11.5),(90.0±9.7) min,P <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70.6±10.0),(86.5±11.1) mL,P < 0.05];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3±0.5),(4.1±0.4) 个月,P > 0.05];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术后有3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术后有1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2%,5.0%,P > 0.05);④两组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0.3±2.8,91.5±2.4,P > 0.05);⑤两组均未发生与内固定材料相关的断裂不良反应;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ORCID: 0000-0001-8554-5349(黄照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