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995-2007年37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石蜡组织标本(其中5例为反应性增生性病变,32例为淋巴瘤),依据2001年WHO肿瘤分类标准对32例淋巴瘤标本重新诊断分类.采用IgH、MALT1、bcl-6、c-Mye、bcl-2、CCND1、bcl-10、FOXP1双色分离重排探针、IgH/bcl-2双色融合易位探针和1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 检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分子遗传学特点.结果 32例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28例(87.5%),滤泡性淋巴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60.7%(17/28)的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携带分子遗传学异常.其中,IgH基因断裂1例,但未找到与其发生相互易位的伙伴基因;基因3拷贝者16例,其中MALT1基因、bcl-6基因和c-Myc基因3拷贝的发生率分别为25%(7/28)、43%(12/28)和7%(2/28).16例基因3拷贝病例中,两种基因3拷贝合并存在者5例,其中bcl-6基因合并MALT1基因3拷贝者4例,bcl-6基因合并c-Myc基因3拷贝者1例.进一步研究显示,MALT1基因3拷贝者均存在18号染色体三体.2例滤泡性淋巴瘤都携带t(14;18)(q32;q21)/IgH-bcl-2.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均存在遗传学异常,1例表现为bcl-6基因3拷贝合并18号染色体三体,另1例表现为bcl-6基因3拷贝合并IgH和c-Myc基因双断裂.5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牛性标本均未见分子遗传学异常.结论 MALT淋巴瘤是眼附属器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间期FISH有助于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及淋巴瘤的分类;MALTI基因3拷贝者由18号染色体三体所致;18号染色体三体和bcl-6基因3拷贝(可能为3号染色体三体所致)是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胃癌McAb配伍提高McAb与人胃癌组织的反应性,为肿瘤定位诊断及导儿的McAb配伍。方法:采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了胃癌McAb及配伍McAb与胃癌组织的反应性。结果:26例胃癌组织ABC免疫过失 酶染色显示,3G9,BB4.3经配伍后,在相同浓度下,与单一McAb相比,阳性率由单一McAb的50.0%,65.4%提高到配伍后的96。.0%(P,0.01)。McAB3G9、BB4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 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慢心律治疗组 ,另一组为慢心律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以临床表现改善客观指标及运动传导速度 (MCV)、感觉传导速度 (SCV)测定做为判定标准。结果 :两组经治疗 4wk后 ,慢心律组总有效率为76 7% ,慢心律联合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为 94 3 %。两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异常率均下降 ,而以慢心律联合丹参注射液组作用较强 (P <0 0 5 )。结论 :慢心律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胃癌单克隆抗体( McAb) 组合提高McAb 与人胃癌细胞系的反应性,为肿瘤定位诊断及导向治疗提供有效的McAb 组合。方法:采用ELISA、FCM 观察了单一胃癌McAb 及组合McAb 与人胃癌细胞系的反应性。结果:经ELISA、FCM 分析单一的McAb3G9 、BB4.3 与胃癌细胞结合的膜荧光阳性率分别为74-2 % 和54-9 % 。平均膜荧光强度分别为53-6 和65-8。两者组合后,在相同抗体浓度下,膜荧光阳性率为97-4 % ( P<0-01);平均膜荧光强度为125-5( P< 0-01) 。结论:合理采用组合的McAb 可提高McAb 与人胃癌细胞系的反应性,降低抗原表达的异质性,从而提高McAb 的载体效应。  相似文献   
5.
病理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年轻教师应该从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完善知识体系;认真备课,因材施教;利用先进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数字网络显微互动教室,提高病理实验教学效果几个方面提高病理学教学的质量,适应现代医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约75%的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肿瘤细胞有BCL10核表达和t(11;18)(q21;q21)可能提示胃MALT淋巴瘤对根除治疗无反应。目的:探讨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对国人早期胃MALT淋巴瘤的疗效,以及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和t(11;18)(q21;q21)对治疗方案选择的提示作用。方法:收集19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10核表达,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11:18)(q21;q21)。所有患者均首选H.pylori根除治疗,并行内镜活检病理随访。结果:本组19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10例(52.6%)经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获得完全缓解。10例完全缓解者中2例(20,0%)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阳性,9例对根除治疗无反应者中7例(77.8%)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者(P〈0.05)。14例患者行t(11;18)(q21;q21)检测,8例完全缓解者均未检出该易位,6例对根除治疗无反应者中3例(50.0%)检出该易位.两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H.pylori根除治疗可使本组52.6%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胃MALT淋巴瘤肿瘤细胞BCL10核表达与其对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人不同部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L)中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217例不同部位MALTL的t(11;18)(q21;q21)/API2-MALT1、t(1;14)(p22;q32)/IGH-BCL10、t(14;18)(q32;q21)/IGH-MALT1和涉及BCL6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结果 染色体易位的总发生率为21%(46/217).全部病例共检测出4种主要染色体异常,其中第1种13%(29/217)为t(11;18)(q21;q21)/API2-MALT1,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肺47%(8/17)和小肠29%(4/14),其次为唾液腺1/6例、胃14%(12/84)和眼附属器6%(4/68).第2种1%(3/217)为t(1;14)(p22;q32)/IGH-BCL10,仪见于肺12%(2/17)和胃1%(1/84).第3种1%(2/217)为t(14;18)(q32;q21)/IGH-MALTI,仅见于肺6%(1/17)和眼附属器2%(1/68).第4种2%(4/217)为BCL6基因涉及的染色体易位,见于唾液腺1/6例和胃4%(3/84).4%(8/217)为涉及IGH基因但未知与其易位的伙伴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结论 以上4种染色体易位在中国人不同解剖部位的MALTL中的发生率有明显不同,与欧美国家所报道的染色体易位的发生率相比较,分布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儿童肠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误诊病例,以加强儿科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PCR检测分析确诊。结果病变肠壁组织初次活检诊断为慢性肉芽肿炎性改变,11天后再次肠壁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活检诊断为小无裂型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重新复片发现,两次检材肠壁全层及肠系膜淋巴结见大量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中等大小、异型性明显,血管中心性浸润和血管坏死,炎性背景明显。瘤细胞cCD3、CD8、CD56、TIA-1和granzymeB(+),CD4和CD45RO(-),LMP(-),EBER(+);未检测到TCR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最后确诊为肠道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结论儿童肠道NK/T细胞淋巴瘤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肿瘤本质易被炎性背景掩盖,诊断有赖于常规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乳腺腺病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图象分析仪对 4 9例乳腺腺病、4 1例乳腺癌、6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DNA测定及利用胶银染色法进行AgNOR检测。 结果 :a .Ⅱ级腺病 (伴异型增生 )及乳腺癌的AgNOR数目明显多于Ⅰ级腺病 (不伴异型增生 ) ,Ⅱ级腺病与乳腺癌AgNOR的数目有部分重叠 ,且其大小、形态及分布亦相似于乳腺癌。b .Ⅰ、Ⅱ级腺病及乳腺癌的DNA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与Ⅰ级腺病相比 ,Ⅱ级腺病DNA含量明显增加 ,且有异倍体细胞出现。结论 :AgNOR数目及DNA含量的检测 ,在Ⅰ、Ⅱ级腺病的判定及Ⅱ级腺病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对AgNOR数目增多及DNA含量增加的腺病 ,应警惕其癌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中国儿童各类型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为其诊断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97例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包括伯基特淋巴瘤(BL)81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8例、介于BL和DLBCL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BL/DLBCL)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其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 BL的bcl-2和MUM1的阳性率分别为3 %(2/66)和17 %(12/71),DLBCL分别为50 %(4/8)和63 %(5/8),BL/DLBCL分别为 50 %(4/8)和63 %(5/8)。BL、DLBCL 和BL/DLBCL 的Ki-67平均值分别为(93±4.4)%、(83±14.3)%和(80±11.5)%。BL、DLBCL 和BL/DLBCL 的c-myc 基因易位的比例分别为98 %(79/81)、38 %(3/8)和50 %(4/8)。38 %(3/8)的DLBCL和25 %(2/8)的BL/DLBCL 存在bcl-6基因的多拷贝,BL与DLBCL 之间、BL与BL/DLBCL之间bcl-2、MUM1和 Ki-67平均值的差异及c-myc基因易位和bcl-6基因多拷贝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需要综合分析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儿童BL/DLBCL 可能是DLBCL 的一个亚型。CD+10、bcl-6+、bcl-2-、Ki-67>90 %、伴有IGH/c-myc重排、不伴有bcl-2和bcl-6重排时,支持BL的诊断;bcl-2+、Ki-67 为50 %~90 %,同时伴有bcl-6基因的多拷贝时,支持 DLBCL或BL/DLBCL 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