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与动态心电图(Hoher)记录的心电图比较,检验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洲仪(AKM—N1型,简称心电检测仪)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11月存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患者36例,其中男性2l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3.0±14.8)岁。所有人选患者同时行心电检测仪和Holier监测,比刈’两行同步记录的心电蚓数据(包括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RR间期、有无伪差与干扰、有无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足否一致。两组分别选取相同时间点比对上述参数,包括记录的第10分钟、第20分钟、第30分钟、筇40分钟和第50分钟开始的30S心电数据,以及在受试者心脏不适或临床医生指示的情情下,2次同步按压两者的“捕捉键”进行心电捕捉的30S记录。结果36例入选患者有29例检测到心律失常。两种榆测方法得到的不同时间的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PR间期、QTM期与RR间期无差异,两种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情况高度关联(P〈0.001),检出心律失常的比例无差异(P=1.0)。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比例无差别,但出现伪差与干扰情况的关联性不肯定。临床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AKM—N1型)获得的心电数据准确,对心律失常的诊断能力与Holter相当,借助网络传输,可及时指导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与基因遗传有关的心血管疾病,人群发病率约为2‰。HCM患者易于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心房颤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生率为10%~28%[1],许多因素的存在导致HCM患者容易出现心房颤动,目前相关的有年龄,左心房内径和P波时程。心房颤动也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可以增加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对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3例HCM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病死率、HCM相关死亡因素、心功能状态、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脑卒中发生情况及抗凝药物应用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做出生存曲线,分析房颤对HCM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467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81.5%,随访时间6个月~10a;其中123例(26.3%)有阵发性或永久性房颤;随访结束时死亡42例,其中HCM相关死亡31例;房颤患者心功能Ⅲ~Ⅳ级(55.3%)比例高于无房颤患者(21.8%)(P<0.01),脑卒中发生率(22.0%)高于无房颤患者(2.3%)(P<0.01)。结论房颤可增加HCM患者脑卒中发生概率,降低患者心功能状态,降低HCM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从该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衰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行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相比参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11%,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73.33%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为11.11%,相比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2.22%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eardiomyopathy,HCM)患者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无血缘关系的102例HCM患者进行TNNT2基因突变筛查,其中家族性HCM患者与非家族性HCM患者各51例。结果家族性HCM患者发现TNNT2基因突变3例,其中1例14号外显子检出错义突变(编码区712位G-C),GAA→CAA,编码谷氨酸变为谷氨酰胺;2例9号外显子检出同义突变(编码区348位C-T),为ATC→ATT,均编码异亮氨酸;非家族性HCM患者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结论HCM患者TNNT2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