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题释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最早于骨髓中发现,后来陆续在外周血、脂肪等组织中被分离出来。相比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同时还能分泌某些有助于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在骨修复方面,其能在促成骨的同时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再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成骨分化:人体内干细胞在生长增殖过程中,受各种生物因素如细胞调控因子、激素水平以及细胞微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可向不同组织分化。影响成骨分化的因素包括降钙素、锌离子、铜离子、钙离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生长分化因子5等,因此量化每一个影响因素对于骨组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锌离子是人体所必需的金属微量元素,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促进细胞成骨分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同浓度锌离子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却鲜有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锌离子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最适宜的锌离子浓度。   方法:从乳兔长骨骨髓内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传代,分为6组,即10-4,10-5,10-6,10-7,10-8 mol/L锌离子组以及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绘制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评价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活/死细胞染色表征细胞的生长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的矿化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除10-4 mol/L锌离子组之外,随着时间延长,各组细胞数量呈增长趋势,且10-7 mol/L锌离子组在培养5 d后细胞数量最多,而10-4 mol/L锌离子组细胞数量最少;②细胞培养14 d后,当锌离子浓度为10-7 mol/L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10-4 mol/L时碱性磷酸酶表达量最低;③活/死细胞染色显示10-7 mol/L锌离子组活细胞数量最多,10-4 mol/L锌离子组则几乎全为死细胞;④细胞培养14 d后,当锌离子浓度为   10-7 mol/L时,可观察到明显的钙结节形成,且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最高;⑤结果表明,锌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有效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且浓度为10-7 mol/L时,其促增殖、成骨诱导及促矿化能力最强。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锌离子,有利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ORCID: 0000-0003-1353-2148(赵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重度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方案。方法纳入中重度痤疮后凹陷性瘢痕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19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组采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CO_(2)点阵激光治疗。通过痤疮瘢痕ECCA分级评分表评价治疗前后皮损的变化,并对比上述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联合组的ECCA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激光平均脱痂时间和红斑消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色素沉着情况较联合组更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更好(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疗效确切,可达到凹陷填充和改善皮肤质地的双重效果,且效果优于单纯CO_(2)点阵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