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目的]探讨EBV感染和p53基因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病因学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EBV相关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45例临床指标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 negative gastric carcinoma,EBVnGC)以及5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p53基因exon 5~8突变情况.[结果]①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为86.2%(50/58),而相应癌旁组织均为阴性,胃癌组p53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0).②EBVnGC p53蛋白阳性率为86.7%(39/45),过表达率为57.8%(26/45);EBVaGC p53蛋白阳性率为84.6%(11/13),过表达率仅为15.4%(2/13).两组间p53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7912),但EBVaGC组p53蛋白过表达率明显低于EBVnGC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5).③2例EBVnGC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均位于exon 5,13例EBVaGC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结论]p53基因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VaGC组织中存在p53蛋白的表达和过表达,但p53蛋白的异常累积可能并非p53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病毒(HIV)进入抑制剂,是继抑制HIV复制药物,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之后的新一类抗HIV药物,主要作用在HIV进入细胞环节,是抗HIV新药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HIV进入细胞需经过多个步骤,因此各类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各不相同.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如同可产生对抗其他类抗病毒药物一样,HIV亦可产生针对各类进入抑制剂的耐药毒株.鉴于HIV进入抑制剂除T-20和Maraviroc外,多处于临床前研究,缺乏临床阶段的数据.该文将主要对各类HIV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以及进入抑制剂耐药毒株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EB病毒相关胃癌中EB病毒编码基因与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但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了,EBV相关胃癌(EBVaGC)中EBV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成为致癌机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择EBVaGC和各种临床指标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GC)作为研究对象,检测EBV相关基因和P53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TZM-b1细胞系检测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对逆转录酶抑制剂(AZT、d4T、ddI、NVP)的药物敏感性,并用该方法检测中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方法 用两种实验室适应毒株SF33和ⅢB来评价TZM-b1细胞方法的敏感性;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法分离扩增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临床毒株;用TZM-b1法检测16例临床毒株对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表型耐药.结果 AZT、d4T、ddI、NVP对SF33/ⅢB毒株的抑制50%病毒复制的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0.009/0.005μmol/L、0.125/0.113μmol/L、0.495/1.905μmol/L、0.093/0.045μmol/L.16例临床分离毒株中分别有13(81.3%)株、13(81.3%)株对AZT和NVP耐药.其中7株(53.8%)显示对AZT高度耐药;对NVP耐药的均为高度耐药,其中8株IC50升高1 000倍以上.结论 TZM-b1细胞系可用来快速检测HIV-1病毒表型耐药.我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主要表现为对AZT和NVP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步和三步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的效果。方法对送至样本资源库的16例抗凝血标本分别采用两步法和三步法分离PBMC及血浆,并对2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分离效果进行比较。两步法为将抗凝血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分别分离PBMC和血浆;三步法则先离心分离血浆后再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分离PBMC。结果 2种处理方法处理后检测的活细胞数、总细胞数及活细胞比例结果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步法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三步法,其中25种细胞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步法省时,操作少,在分离PBMC方面效果与三步法类似;但两步法在分离血浆方面会影响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宿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与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针对中国不同人群感染HIV-1后疾病进展与宿主HLA分型间的相关关系已有众多报道,包括中部地区HIV-1感染者,北方汉族HIV-1感染者,北京男男同性恋HIV-1感染者,四川彝族HIV-1感染者等。在已报道的HLA分型中,有些HLA分型作用机制已明确,有些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文章主要对目前报道的与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相关的HLA-B类分子分型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好地对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相关的HLA分型进行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疱疹病毒7型(HHV-7)开放读码框(ORF)U14的原核表达载体,并且进行原核表达。方法PCR技术扩增HHV-7 ORF U14基因的主要抗原决定簇编码区(328~533氨基酸),目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ThioHis A分别双酶切后连接,1×TSS法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结果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目的基因序列与HHV-7标准毒株相应序列基本一致,SDS-PAGE电泳可观察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57万融合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证实pp85蛋白成功表达。结论HHV-7被膜蛋白pp85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表达成功,为进一步探讨该重组蛋白在HHV-7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北京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HLA-A、HLA-B、HLA-C 基因频率以及HLA 基因分型与疾病进展关系。方法:序列特异性引物的PCR 扩增(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typing,PCR-SSP)对310 名随机中国北京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HLA-A、HLA-B、HLA-C 基因进行分型,采用HIV Molecular Immunology Database 中HLA Analysis Tools 方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北京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队列中,HLA-A*1101(34.52%)基因频率最高,其次为HLA-A*0201(31.94%)、HLA-C*0102(27.10%)以及HLA-A*2402(26.45%)。根据艾滋病感染者1 年内CD4 细胞计数变化来判断感染者是否为快速进展者,结果发现快速进展者134 例,非快速进展者176 例。快速进展者中存在低水平的HLA-B*4403(快速进展者1.12%,非快速进展者为4.27%,P = 0.0276),HLA-B*1511(非快速进展者5.98%,快速进展者2.25%,P =0.0282),HLA-B*5701(非快速进展者2.56%,快速进展者0.37%,P =0.0491)表达,而HLA-C*0304 则在快速进展者中高表达(非快速进展者4.56%,快速进展者8.96%,P =0.0319)。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中国北京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HLA-A、HLA-B、HLA-C 基因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数据,并发现HLA-B*4403、HLA-B*1511、HLA-B*5701 与延缓艾滋病疾病进展有关,而HLA-C*0304 则与加速艾滋病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内约10%的胃癌组织中可检测到EBV,研究显示EBV感染能使原代培养的正常胃上皮细胞永生化,EBV相关胃癌是由一个EBV感染的细胞单克隆增殖形成,提示EBV感染在EBV相关胃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EBV相关胃癌的诊断、病毒存在形式和基因表达、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协同因素以及EBV对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相关胃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约10%的胃癌组织中可检测到EBV,研究显示:EBV感染能使原代培养的正常胃上皮细胞永生化,EBV相关胃癌是由一个EBV感染的细胞单克隆增殖形成,提示EBV感染在EBV相关胃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EBV相关胃癌的诊断、病毒存在形式和基因表达、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协同因素以及EBV对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