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神经智力发育状况及影响神经智力发育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对8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门诊复查患儿及90例相同年龄段无心脏疾病正常儿童进行神经智力发育评估。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RACHS-1评分≤2级)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RACHS-1评分≥3级),分组进行儿心量表各项目评估分析,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患儿围术期参数与神经智力发育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儿童神经智力发育情况优于整体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5)。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发育商优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5),与正常儿童发育商分布类似(P=0.420)。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发育商值处于中等程度以下的比例高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P=0.032)和正常儿童(P0.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时低月龄与神经智力发育落后相关性显著(P0.05)。术前血浆尿素氮(BUN)降低、肌酐(Cr)升高以及术中体外循环(CPB)时间延长与神经智力发育落后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存在明显神经智力发育落后。手术治疗时月龄、术前BUN值、术前Cr值以及术中CPB时间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远期神经智力发育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左、右或双心室衰竭导致低心输出量引起循环的衰竭状态,致死率极高。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因其便携、辅助流量大、专家熟悉度高、可同时提供心肺支持等优点,成为维持心源性休克短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选设备,帮助器官渡过恢复期以及移植等待期或作为进一步决策的桥梁。本文就ECMO在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适应证、管理策略及未来应用领域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幼猪体外循环(CPB)脑灌注血流/压力动物模型,探讨CPB期间动脉血压、灌注流量对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影响。方法:20只,幼猪,随机分五组:对照组、高血压高流量组、高血压低流量组、低血压高流量组、低血压低流量组。在CPB开始前10min、CPB开始后10min、升主动脉阻断后30min和升主动脉开放后10min 4个时间点检测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脑海马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凋亡诱导因子(AIF)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在升主动脉阻断期间,低流量灌注动物脑灌注流量远远低于高流量组(P=0.009),低流量低血压组r SO2低于其他各组r SO2值(P0.05),血清S100B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低流量组(P=0.032)。海马组织HIF-1α、AIF和Caspase-3的表达无组间差异。结论:低CPB血流可以造成全身和脑灌注不足,脑血管自我调节机制不能抵消低流量造成的脑灌注不足损伤。维持较高的动脉灌注压力,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脑灌注不足引起的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持续性应用七氟烷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双瓣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七氟烷组(观察组)所有患者CPB开始时即持续吹入七氟烷,至停机时不再给予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组(对照组)转流期间静脉追加芬太尼、维库溴胺、咪达唑仑,CPB期间不予吸入麻醉。分别于CPB开始时(T1)、阻升主(T2)、复温(T3)、停机(T4)及手术后第24小时(T5)抽取血样检测血糖。结果 2组间比较各时间点血糖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内T3、T4这2个时间点比较,血糖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血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中使用七氟烷与静脉麻醉对血糖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体外循环中持续性使用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在手术室不同位置的浓度。方法随机选取50例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双瓣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成年患者,置百级洁净层流手术室中,在CPB开始吹入2%七氟烷,并用中心负压将七氟烷从氧合器排气口直接排至手术室外。于CPB前吹入2%七氟烷20、25、30、40 min时,专用气囊在术野上方30 cm(A组)、患者头侧上方10 cm(B组)、手术室边缘(C组)、膜肺储血罐开口上方50 cm(D组)、膜肺储血罐开口上方1 cm(E组)、氧合器排气口(F组)采集空气,检测采集空气样本中七氟烷的浓度。结果 A、B组各时间点气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吹入七氟烷后的各时间点的气体浓度较CPB前增加(P<0.01);C、D、E、F组各组在吹入七氟烷后的4个时间点比较气体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吹入七氟烷后的4个时间点A、B、C、D、E组七氟烷浓度均低于F组(P<0.01);A、B、C、D组七氟烷浓度均低于E组(P<0.01);C、D组与A、B、E、F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七氟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中使用七氟烷不会对手术室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幼猪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模型,观察CPB灌注流量发生改变期间,脑灌注流量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的变化,从而探索CPB灌注流量对脑血流量自我调节的影响,以期为婴幼儿CPB合理的灌注管理、预防脑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只幼猪按照随机表分为3组,对照组、高流量组(H组)、低流量组(L组)。建立单泵双管CPB灌注模型,用血流检测仪直接检测灌注管路流量反映不同流量下脑动脉内血液灌注的变化,并采用近红外分光广度检测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监测幼猪CPB模型中rSO_2的变化。在CPB开始前10 min、CPB开始后10 min、升主动脉阻断后30 min和升主动脉开放后10 min 4个时间点检测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 B)浓度。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区组织学变化。结果在主动脉阻断期间,H组脑灌注流量[(30.8±9.9)mL/(kg·min)]较L组[(19.0±7.4)mL/(kg·min)]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2),且该时间点H组rSO_2值(52.65%±3.1%)显著高于L组(47.3%±3.3%)(P0.05)。海马组织学变化及血清S100 B蛋白水平无组间差异。结论在小型猪体外循环灌注模型中,脑动脉内流量及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提示脑血流压力/血流自我调节减弱,高流量组脑灌注效果优于低流量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微结构的左旋聚乳酸(PLLA)支架材料对心源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筛选出性能优异的PLLA支架微结构。方法将三种不同微结构[层状结构(LS)、球体结构(MS)、纳米纤维结构(NS)]的PLLA支架各56个经酒精及紫外线消毒灭菌后,分别置入96孔板中,随后在96孔板种植相同数量的心源性干细胞,三种材料支架互相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取培养1周的三种微结构材料行共焦显微镜检测及扫描电镜检测,观察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三种微结构材料支架均能促进心源性干细胞的增殖,从第48 h开始,细胞在NS中增殖速度最快,其次为MS,最后为LS,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种材料的单位有效接触面积内吸光度随培养时间增长而增加,并且两相邻时间点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种微结构均能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其中纳米纤维结构效果最优,可作为心肌组织工程研究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的临床安全和有效性。方法:总结2012年9月至2018年1月间,单中心实施的TAVR手术麻醉方式及临床结果。Kaplan-Meier曲线描述总生存时间,Cox回归校正影响综合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TAVR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1.4%(170/186)。手术相关死亡为3.2%,二次置入率8.8%,中位手术时长118 min,中位麻醉时长161 min,术后64.1%清醒直接回病房,35.9%回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中位ICU停留时间为3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8 d。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术后30 d和1年综合病死率分别为2.9%和7.6%,新发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率为12.4%和14.7%,新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为12.9%和14.1%,主要血管并发症为4.7%和5.3%,30 d和1年的卒中率均为4.7%,新发心房颤动率均为6.5%。术后1年随访显示,主动脉峰值射流速度平均下降(2.5±0.73) m/s;收缩期最大压差下降(71.89±25.12)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有效瓣口面积提高(1.068±0.458) cm~2(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总体生存时间为(4.28±0.13)年。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30 d内卒中影响综合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主动脉瓣膜狭窄患者实施TAVR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是指在传统心肺复苏后仍未恢复持续自主循环的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以提供更高的心输出量及有效气体交换,保证器官灌注。近年来ECPR在患者救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ECPR常见适应证包括年龄<70岁,有可电复律的初始心律,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5 min内旁观者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后15 min内未恢复持续自主循环。准确判断ECPR应用指征、迅速安装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以及高质量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就ECPR的开始时机和患者选择、近期结果、影响因素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