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干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对其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7)、UUO模型组(UUO组,n=7)、百令胶囊治疗组(n=7)和百令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联合治疗组,n=7)。HE、SPA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组织结构,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I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结果:UUO组肾组织结构、肾间质纤维化和I型胶原蛋白、TGF-β_1、a-SMA蛋白表达等病理变化均较假手术组严重,通过百令胶囊或百令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后,百令胶囊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上述病变均明显改善,尤以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显著。结论:百令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明显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次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70例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观察组70例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将两组的肾功能指标、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存活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后的BUN、SCr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Ccr、临床总有效率及1年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应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均比间歇性血液透析更高,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摘 要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血液透析患者伴复杂性尿路感染使用万古霉素的病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分享高通量血透伴复杂性尿路感染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经验。临床药师结合复杂性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万古霉素在高通量血液透析中PK/PD参数、血清药物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通过对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达到治疗窗范围,感染得到了控制,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万古霉素相关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证实了临床药师在肾衰竭血液透析特殊患者的药物治疗中,能协助医生发挥优化治疗方案的作用,可以改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12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有住院记录组和无住院记录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糖、透析前血肌酐、透析前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血浆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透析充分性(Kt/v值)等临床指标,观察住院组患者的住院原因,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4个月中,122例患者54人有住院记录;共计住院66例次,平均住院次数为(1.50±1.62)次;每次住院时间(13.43±10.55)d;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和透析通路功能不良。有住院记录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无住院记录组(68.2±10.36比52.33±14.24,P≤0.000)岁;有住院记录组透析前血肌酐和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无住院记录组(799.12±428.14比866.42±286.48,P<0.030)um01/L和(31.22±5.32比31.20±3.20,P≤0.000)g/L;有住院记录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无住院记录组(51.20±5.1比71.32±4.42,P≤0.000)g/L。有住院记录组患者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发生率)(58.9%比34.2%,P=0.002),血压控制水平(168±13/86±11mm Hg比143±12/78±14mm Hg,P<0.001),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456.2±24比136.9±87pg/ml,P≤0.003)显著高于无住院记录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红蛋白持续低于目标值以及在目标值以下小波动、低透析龄和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B≤0.0280、-0.406和-0.032)。结论:心血管系统疾病仍然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首要原因,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和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血红蛋白持续低于目标值以及在目标值以下小波动、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低透析龄和低蛋白血症是影响其住院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2011年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并发结核感染1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1例(15.27%)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菌感染患者中,有4例肺结核,3例胸膜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脊柱结核,1例部位不明。在给予抗结核治疗后,5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结核感染几率大,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7-2011年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并发结核感染1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1例(15.27%)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菌感染患者中,有4例肺结核,3例胸膜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脊柱结核,1例部位不明。在给予抗结核治疗后,5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6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结核感染几率大,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透析中心透析龄>12个月的MHD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 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 g,治疗3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末患者的血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蛋白(a)[Lp(a)]、透析充分性(Kt/V). 结果治疗组1个月后hs-CRP、IL-6、IL-8、TNF-α、Lp(a)平均值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个月后治疗组hs-CRP、IL-6、IL-8、TNF-a、Lp(a)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左卡尼汀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s-CRP、IL-6、IL-8、TNF-α、Lp(a)浓度,并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尿检异常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尿检异常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肾炎康复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来氟米特,观察时间均为12月。试验中监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尿RBC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肝肾功能和全血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结果:与实验开始时相比,治疗组在治疗第3个月时即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尿RBC计数与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随着疗程的延长,治疗组患者尿检进一步改善。而对照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尿RBC计数、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治疗12个月后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同期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良反应治疗组无1例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6.6%)。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尿检异常型IgA肾病疗效显著,与单用来氟米特相比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和镜下血尿,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及尿蛋白水平对超高龄老年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化的 MDRD 公式进行估算,当 eGFR<60 ml·min-1·1.73 m-2时提示肾功能下降,将98例80岁及以上的查体老年人,分为肾功能下降组和肾功能正常组;又根据尿常规检测结果,将此98例分为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随访心血管事件,比较不同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①肾功能下降者(30/98)与尿蛋白阳性者(8/98)共占36.7%(36/98)。②随访时间平均(52.1±11.4)个月。至随访结束,存活42例,56例死亡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29例(29.6%)。③与肾功正常组比较,肾功能下降组患高血压、冠心病的比例升高(均 P <0.05),其空腹血糖、血尿酸、血尿素氮、白细胞总数升高(均 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 <0.05);与尿蛋白阴性组比较,尿蛋白阳性组中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eGFR 降低,血尿素氮 水 平 升 高(均 P <0.05)。④缺血性卒中、尿蛋白阳性、eGFR 水平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⑤肾功能下降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36.7%(11/30)vs 26.5%(18/68),P <0.05;尿蛋白阳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组62.5%(5/8)vs 26.7%(24/90),P <0.01;缺血性卒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缺血性卒中患者37.0%(10/27)vs 26.8%(19/71),P <0.05。结论超高龄老年人的 eGFR 下降、尿蛋白阳性以及有缺血性卒中史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在家庭的熏陶下,我选择当医生,至今已十年。我喜欢医生这一职业是因为世界上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的延续和亲情的永恒。当我为病人延长生命,亲人重聚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认为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凭着这个信念,我坚持到现在。 在从医路上,我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从病人开始的不信任、疑惑,甚至无理取闹和辱骂,我都能够忍受过来。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病态的躯体甚至是扭曲的心理。我能够做到的,我会尽我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