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晓磊  汪春翔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49-2950
[目的]为了解青海省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原理检测人血清中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IgG)抗体。[结果]A群流脑抗体水平整体要比C群流脑抗体水平高。[结论]了解人群免疫状况,识别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验证幽门螺杆菌(H.pylori)能够通过诱导B细胞特异性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 (Bmi-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方法 收集82名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腺癌组织Bmi-1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Bmi-1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pLPCX-Bmi-1质粒转染和H.pylori感染GES-1细胞,在过表达Bmi-1后,TranswellTM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胃癌组织中Bmi-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且高表达Bmi-1与肿瘤浸润程度、 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H.pylori感染相关;转染及H.pylori感染所致的Bmi-1表达上调后,GES-1细胞具有更高的侵袭能力和较低的凋亡比率。结论 H.pylori感染能上调Bmi-1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其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MC—Chy)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MC-Chy基因的质粒pDEST17/CM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融合有免疫球蛋白K链信号肽的人MC—Chy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通过PCR、酶切和DNA测序鉴定。结果PCR扩增出免疫球蛋白K链融合人MC-Chy基因,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结论成功构建了人MC-Chy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重组类糜蛋白酶的制备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脑炎、脑膜炎症侯群病原学监测中所获得的病原体进行病原鉴定,了解青海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病原谱构成。方法依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技术方案》。结果监测病例280份,检测脑脊液275份,有菌生长37份,其中目标菌6株,其它菌31株。检测全血263份,有菌生长3份,未检出目标菌,检出其它菌3株。结论传染病病原监测平台提高了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抗生素滥用是影响细菌学检出率的重要原因;用药前采样非常重要,采样及检验过程严格按要求操作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同时应加强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机器学习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Ki-67高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5例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15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术前行常规超声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免疫组化染色记录Ki-67的表达,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n=105)和低表达组(n=5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随机森林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表达与肿块最大径、边界、腋窝淋巴结状态、阻力指数、声触诊组织成像及声触诊组织定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大直径、边界、声触诊组织定量及阻力指数对Ki-67为独立危险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Ki-67表达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最大直径、声触诊组织定量、阻力指数及边界。随机森林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Ki-67高表达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866,Ki-67值与肿块直径呈正相关关系(r=0.319,P<0.001)。结论 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机器学习可用于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Ki-67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筛选能与高亲和力(1,3)‐β‐D‐葡聚糖特异性结合的适配子,并用该适配子建立双适配子夹心酶联寡聚核苷酸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assay ,ELONA)来对深部真菌感染血浆进行辅助诊断。方法提取白色念珠菌 ATCC10231株细胞壁(1,3)‐β‐D‐葡聚糖,通过 SELEX 筛选获得能与(1,3)‐β‐D‐葡聚糖特异性结合的高亲和力单链 DNA 适配子,并用该适配子建立双适配子夹心ELONA 来检测深部真菌感染血浆中的(1,3)‐β‐D‐葡聚糖。结果从白色念珠菌细胞壁中成功提取了高聚合度(1,3)‐β‐D‐葡聚糖,并通过体外酶解获得可溶性低聚合度(1,3)‐β‐D‐葡聚糖作为筛选靶标。用SELEX 进行12轮筛选后,从初始单链 DNA 文库中获得2个高亲和力适配子 AU1和 AD1,检测发现它们并非结合于(1,3)‐β‐D‐葡聚糖的同一表位。双适配子夹心 ELONA 检测深部真菌感染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91.94%和92.31%。结论从初始单链 DNA 文库中成功获得可与(1,3)‐β‐D‐葡聚糖特异结合的高亲和力适配子,为深部真菌感染新型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自组装核酸适配子探针技术以实现深部真菌感染中外周血(1,3)-β-D-葡聚糖的可视化检测。方法:用碱酶解法提取白念珠菌(1,3)-β-D-葡聚糖并使用葡聚糖酶体外消化处理,获得的水溶性葡聚糖作为靶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单链DNA文库中筛选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葡聚糖的DNA适配子;对筛选出的适配子进行结构设计,使其能够形成含血晶素(hemin)的G四联体结构,从而具有拟过氧化物酶特性,进一步催化TMB底物显色,肉眼判断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读;对149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用建立的方法和G试验检测(1,3)-β-D-葡聚糖,评价检测效能。结果:成功提取白念珠菌(1,3)-β-D-葡聚糖并使用葡聚糖酶消化处理后经SDS-PAGE分离、糖原染色发现,其水溶性的(1,3)-β-D-葡聚糖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1700、约4600和10000~15000区域。其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0的(1,3)-β-D-葡聚糖比例较高,将其作为适配子筛选靶标。经过8轮正向筛选和4轮负向筛选,将最后一轮ssDNA文库扩增为dsDNA并克隆至pUC19质粒,对单个阳性克隆扩增所得适配子进行相对结合力比较,获得6个结合力较高的适配子(命名为A1—A6)。竞争试验结果表明6个适配子能够识别4个不同位点。将高结合力适配子对不同浓度(1,3)-β-D-葡聚糖进行亲和力检测,肉眼可辨检出限为3.125 pg/mL,线性范围为1.6 pg/mL^400 pg/mL。对149例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显示,适配子自组装显色系统检测性能优于G试验(χ^2=4.373,P=0.0365)。结论:成功自建可视化核酸适配子探针,实现外周血(1,3)-β-D-葡聚糖检测,且有望开发深部真菌床旁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海省某水库未来淹没区消毒前微生物污染状况,消毒后消毒效果监测以及微生物卫生标准是否达到库区蓄水要求,为顺利蓄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 7959-2012,对青海省某县一水库库区未来淹没区进行消毒前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消毒后消毒效果监测(微生...  相似文献   
10.
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杀菌效果与腐蚀性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解一种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与腐蚀性,进行了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与金属腐蚀试验。结果,以含二氧化氯150 mg/L溶液对悬液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15min,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以含二氧化氯15 mg/L与20mg/L溶液作用8min,杀灭率均为100%。未加酸活化的该剂于54℃放置14 d,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为63%。该剂含二氧化氯150 mg/L溶液对铜、铝、碳钢、不锈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227、0.0153、0.0297、0.0123mm/a。该剂为杀菌效果、稳定性较好,对金属有轻度腐蚀作用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