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选取4~6周龄SD大鼠6只,经开颅取脑、漂洗剪碎、过筛、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及胶原酶-分散酶两次连续酶消化后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第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 体外培养12~24 h后,细胞以贴壁的脑微血管段为中心,放射状向外周移行,并逐渐扩大成团簇状;细胞融合后则呈典型的单层、扁平、“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第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结论 改良方法能够成功高效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与现代病毒学相比较,结合中医温病学的传统理论和特点,指出整体动物实验是温病学开展病毒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则是其有力的补充,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温病学病毒实验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小鼠胰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的小鼠胰星状细胞(PSCs)原代培养方法,为胰腺纤维化研究提供可靠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采用植块法结合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即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正常胰腺组织,经过剪碎、胰蛋白酶消化后植入培养瓶中贴壁培养,并予限制性条件培养基进行纯化,通过倒置生物显微镜对传代前后所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自发荧光及油红染色脂滴的观察,并结合细胞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来鉴定小鼠PSCs.结果:小鼠原代PSCs培养3-4 d后油红染色阳性,并能观察到自发荧光现象;传代后的细胞形态主要表现为体积较大,伪足发达,呈"星芒状"或"乌贼样";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显示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阳性.结论:植块与酶消化结合法分离小鼠胰腺星状细胞,简单实用、成功率高,能够满足体外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在形态上与透明细胞型及颗粒细胞型肾细胞癌有些相似,所以直到1985年,才由Bannasch提出,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肿瘤。肾嫌色细胞癌约占肾癌的5.8%。此肿瘤细胞界限清楚,胞质淡染呈网状,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形态学上与肾透明细胞癌特别是嗜酸细胞瘤有重叠,易误诊。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本文对258例肾实质肿瘤中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的15例,进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探讨。1材料与方法对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密地医院1996—2012年切除的  相似文献   
5.
阴阳、至极、太极、无极是中华先哲判断世事变化的基本预设。阴阳之理,极则必变,故围绕“至极生变”论,以顺势思维为指导,循《道德经》“道”“法”“象”“极”“动”“止”“时”等哲学理念,汲取加速康复外科医学理论知识,创新性地提出了“胃肠形神欲醒将动之势”是中医肛肠外科术后胃肠脏腑的自然之道;“惟道是从,顺势而治”是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法;“调息动形,静心宁神”为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术;而“应时”与“醒脾”则是加速其胃肠功能康复之机。全文旨在运用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方法,阐释中医加速康复肛肠外科学之生命观、疾病观及防治观,为探索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常见的病理改变,目前西医对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探讨该病的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基于中医脾藏象理论,从病、证、治三个方面提出了胰腺纤维化当属中医脾病范畴,其病机主要责之脾气亏虚、脾不主运,治疗贵在运脾。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脾胃"概念,明确其内涵是包括了胰、脑在内的,以消化为主,涉及免疫、神经、内分泌、血液等多系统、多功能的综合单位,其特点是以脾为核心主导地位和以脾为枢的调衡机制,而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观思维、中心核心思想以及调衡自和的中庸思想贯穿了其构建的始终。"大脾胃"概念的提出对于突出中医思维特色,深化对脾胃藏象理论的认识,强化脾的核心主导地位,在疾病的防治中重视脾气的枢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纯度较高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取7~10日龄SD大鼠脑组织,经匀浆,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脑微血管段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体外培养24~48 h后,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单个细胞为短梭形或多角形,呈团簇状单层贴壁生长,待细胞密集融合后,则成典型的"铺路石样"涡旋状排列;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相关抗原表达为阳性,细胞胞质显棕黄色,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该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药性味理论,以中医的治则治法及方药配伍为切入点,论述了《内经》"热淫于内,平以咸寒,佐以苦甘"的内涵及后世医家对其内容的补充和发挥,明确了咸寒苦甘法的代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和清营汤;并结合临床,讨论了该段经文在中医络病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方在慢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胰腺炎是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等《伤寒论》方可改善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柴胡桂枝汤和桂枝汤具有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腺泡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延缓大鼠自发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在实验动物尚未形成慢性胰腺炎病理变化前进行预防治疗,桂枝汤或柴胡桂枝汤较小柴胡汤有效,说明慢性胰腺炎初期发病的病理机制可能符合伤寒太阳病至少阳病的传变,《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按病理阶段逐渐递进用药的合理性同样适合于慢性胰腺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