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C1(APO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癌旁(PC)组织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UALCAN数据库比较PTC及PC组织APOC1 mRNA的表达差异;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预测APOC1对PTC的预后价值;HPA数据库预测APOC1在蛋白层面的表达情况;TIMER数据库研究APOC1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Linked Omics数据库和GeneMANIA数据库研究与APOC1密切相关的基因;GSCALite数据库对PTC中前5关键基因的药物靶标和癌症相关通路进行分析;最后对APOC1基因进行单基因GSEA分析。结果 PTC组织中APOC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组织;APOC1 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的PTC中显著升高;APOC1 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和免疫浸润相关;APOC1与多条癌症通路相关,并可受到abiraterone、GSK-J4、SR8278抑制调节;GSEA单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显示,APOC1功能富集在丙酸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三羧酸循环、牛磺酸代谢、JAK-STAT信号通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凋亡、癌症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0.05)。结论 APOC1基因在PTC中高表达,与预后、免疫浸润相关,可以作为PTC诊断、预后、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有报道,二甲基亚砜可使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那么可否用二甲基亚砜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nestin阳性细胞分化,继而向胰岛分化。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砜对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作用。 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体外实验。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材料:实验于200605/2007—07在河北北方学院组胚教研室细胞室完成。选取6~8周龄Wistar大鼠10只,性别不拘,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用分析纯二甲基亚砜购自北京市化学试剂厂。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系统为Prornega公司产品(A3500),Taq酶和DNA marker DL2000购自北京天为时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鼠抗人胰岛素单克隆抗体(ZM20155)、兔抗人胰高血糖素多克隆抗体(ZA20119)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nestin多克隆抗体(与大鼠组织有良好的交叉反应,可用于检测人、大鼠等哺乳动物组织)、SABC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大鼠胰岛素放射免疫试剂盒,购自美国Linco公司。 方法:骨髓基质细胞以含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60min,收集未贴壁细胞以含10g/L二甲基亚砜的无血清H—DMEM作为诱导液,以109/cm^2密度接种于6孔板,诱导3d,继之用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7d。 主要观察指标:用DTZ染色观察诱导细胞团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巢蛋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的定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细胞团的内分泌基因表达;放免分析检测细胞团的胰岛素分泌量。 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的细胞团形态:骨髓基质细胞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或葡萄样贴壁细胞,经二甲基亚砜诱导3d后,出现胰岛样细胞团,经DTZ染色显示了和胰岛同样的特性。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二甲基亚砜诱导后1d骨髓基质细胞表达nestin蛋白,诱导10d表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未经二甲基亚砜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则不表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骨髓基质细胞经二甲基亚砜诱导后胰岛样细胞团表达insulin1,insulin2,glucagon和somatostain基因。④细胞团的胰岛素分泌量:胰岛样细胞团对葡萄糖刺激敏感,低糖(3.3mmol/L)和高糖条件下(16.7mmol/L)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5.56和24.5μU/mL。 结论:体外经二甲基亚砜诱导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 ,胰岛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 (gastrin ,G)和生长抑素细胞(somatostatin ,SSorD)的变化。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 结果 大部分G细胞免疫反应深浅不一 ;溃疡术后 4、10d ,胰岛G细胞面数密度增高 ,与正常或盐水组相比P <0 0 5。D细胞面数密度于 4d增加 ,P <0 0 5。 结论 成年大鼠胰岛细胞呈胃泌素免疫反应阳性 ;胰岛G细胞和D细胞可能以内分泌或旁分泌调节的途径间接或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甲基亚枫(DMSO)对成年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作用.方法 用长骨骨髓腔冲洗的方法对Wistar大鼠MSC进行分离和培养,加入1%DMSO诱导3 d后,HDMEM培养7~10 d.通过形态学观察、双硫棕(DTZ)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葡萄糖刺激实验和RT-PCR,对诱导细胞进行体外结构和功能鉴定.结果 1%DMSO诱导后第3 d有胰岛样结构出现;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第1 d MSC呈nestin免疫反应阳性,诱导后第10 d细胞团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而未诱导组细胞不表达上述蛋白;RT-PCR结果表明,诱导后第10 d检测到胰岛素1(Ins1)、胰岛素2(Ins2)、胰高血糖素(glu)和生长抑素(SS)基因的表达.结论 体外经DMSO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胰岛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胚胎学是理解生命个体发生和发育的一门学科,较为抽象、难学,在传统的胚胎学实验课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胚胎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胚胎学实验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学生分组讲解并讨论模型教具,同时融入师生共同参与制作部分教学模型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他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以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灌注固定,速取胰尾,Zamboni液后固定,常规石蜡包埋,作厚3μm的连续切片。以邻片法行免疫组化PAP染色,染色分为两组:1Glu抗血清;β-EP抗血清;Ins抗血清。2Glu抗血清;5-HT独特型抗体(能识别5-HT受体即5-HTR);Ins抗血清。以甲基绿复染细胞核。结果:β-EP免疫染色细胞分布于胰岛大部分,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胞质内含有棕黄色颗粒,细胞着色深浅不一。邻片示Glu免疫染色细胞分布于胰岛周边,胞质内含有棕竭色颗粒,有突起伸入胰岛内部。邻片可见β-EP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肠三叶因子(ITF)在下丘脑视上核(SON)、室旁核(PVN)的表达及其与实验性胃溃疡愈合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溃疡组(42只)和正常组(6只)大鼠下丘脑和血清及ITF的表达及含量变化,RT-PCR检测ITF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 ITF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视上核和室旁核大细胞部。溃疡1d视上核和室旁核ITF积分吸光度略增高,2d、4d和6d逐渐升高,6d达高峰(P0.01),10~23d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血清ITF的变化与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相似;溃疡组ITF/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吸光度比值在溃疡2~23d均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结论胃溃疡自愈期间可能通过下丘脑和血清ITF的高表达参与溃疡愈合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2(TFF2)在大鼠下颌下腺的定位及其在不同性别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对大鼠下颌下腺进行TFF2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RT-PCR检测TFF2mRNA表达.结果:TFF2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闰管、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胞质,特别是近管腔面更多,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管腔内亦有阳性物质分布;颗粒区管的少颗粒暗细胞或无颗粒细胞强阳性;多颗粒细胞弱阳性或阴性.雄性大鼠的下颌下腺表达TFF2mRNA明显多于雌性.结论:TFF2主要分布在下颌下腺导管的上皮细胞,以雄性丰富,且主要以腔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分析3个指标与临床病理和甲状腺功能
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及甲功资料。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55
例,甲状腺良性肿瘤(BT)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C/D和VEGFR-3浓度,并分析每位患者上述3个指标与
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PTC组血清VEGF-C和VEGFR-3浓度明显高于BT组(P<0.05);VEGF-D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PTC患者血清VEGF-C和VEGFR-3浓度在临床Ⅲ/Ⅳ期高于Ⅰ/Ⅱ期、TSH升高组明显高于TSH正常组、年龄
>45岁者明显高于≤45岁者、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明显高于≤2 cm的患者(P<0.05或P<0.01),VEGF-C和VEGFR-3在有无淋
巴结转移组变化不一致,淋巴结转移组VEGF-C浓度明显高于无转移组,而VEGFR-3则低于无转移组;二者均与性别无关;血
清VEGF-D浓度在PTC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SH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临床分期、肿瘤
直径以及年龄、性别均无关。血清VEGF-C、VEGFR-3 和TSH 浓度的ROC曲线及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34 和0.707(P<
0.01);VEGF-D浓度线下面积0.556(P>0.05)。联合VEGF-C、VEGFR-3和TSH三个指标线下面积0.862(P<0.01)。结论联合
检测血清VEGF-C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TSH结果,可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