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1年时间内收治的精神科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药物治疗。统计患者使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了解这类药物临床应用于不同精神疾病的作用。结果丙戊酸钠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同精神疾病症状,减轻躁动、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程度,但临床使用中易出现头晕头痛、血小板减少、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对于精神科患者而言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精神疾病程度,但使用时应注意对患者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提升临床用药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吴奕珉 《当代医学》2016,(25):137-138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片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立哌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氨磺必利片进行治疗,采用阴性症状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在PANS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在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2周在阴性因子评分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在治疗后阴性因子评分比较中差异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症状。结论氨磺必利片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且能显著改善患者阴性因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吴奕珉 《当代医学》2014,(35):124-12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舒眠胶囊在神经衰弱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科患者54例,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将选取的5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27),对照组采用舒眠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测2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抑郁为(0.73±0.2),睡眠质量为(0.73±0.1),焦虑为(0.80±0.2);对照组抑郁为(0.91±0.8),睡眠质量为(0.94±0.2),焦虑为(1.00±0.2),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衰弱治疗中采用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82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精神分裂症状控制时间及接受治疗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采用拉莫三嗪与碳酸锂联合的方法对预防双相抑郁复发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114例在我院就诊的处于康复期的双相抑郁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7例。A组患者采用碳酸锂与安慰剂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碳酸锂与拉莫三嗪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的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的人数、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拉莫三嗪与碳酸锂联合的方法对预防双相抑郁复发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的HAMD评分得到显著的改善,可以使患者在康复期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显著减少,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家庭团体治疗对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83例B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多家庭团体治疗;比较两组社会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及服药依从性。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PSP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SF-36各方面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期BD患者采用多家庭团体治疗利于提高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