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美国BD SurePath液基细胞自动制片系统是应用沉降式液基技术的主要代表,该系统主要行巴氏染色,也可对非妇科标本行HE染色[1]。然而,该系统自动染色过程终止于乙醇异丙醇溶液对EA/OG染液或伊红染液的清洗,清洗后的染色过程需人工操作。技术培训要求人工操作步骤保持湿片状态,否则易导致细胞形态变化,但仪器操作说明书中并未指出该点,少数技术文献即使提及,也未给予详细描述[1,2]。因此,日常工作中易导致玻片出现干片,引起染色质量下降。本文旨在评估干片效应对不同类型细胞染色质量的影响程度,在临床工作中有实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肾动脉主干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肾动脉主干栓塞并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22例,均行经皮肾动脉造影以明确梗阻的部位、性质和范围,并根据造影结果对相应的肾动脉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第3天复查肾动脉造影或肾动脉CTA评估治疗效果,并比较术前与术后第3天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术后第3天复查肾动脉造影或肾动脉CTA示22例患者中效果显著1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5.45%。患者术后第3天血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结论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肾动脉主干栓塞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DCB治疗的30例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终点为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次要观察终点为二期通畅率、临床症状改善率、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及术后30 d内脑卒中、死亡等事件。结果 术中补救性支架植入率为13.3%(4/30)。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3.3%(25/30),血管平均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39.4%比75.3%),患侧/健侧肱动脉收缩压差较术前下降[(34.0±5.3) mmHg比(15.0±2.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d内无新发脑卒中、死亡患者。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为84.6%(22/26),二期通畅率为92.3%(24/26)。TLR比例为7.7%(2/26)。结论 DCB治疗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的近中期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黄琦教授认为腹型肥胖病因为胃强脾弱、肝脾失调,病机为气郁、血瘀、内热壅盛,脾胃运化不及,致使痰湿内蕴、精微不用,最终导致膏脂堆积。“木郁达之,土郁夺之”出自《素问》,郁的本义即不舒畅、不条达,属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导致脏腑郁结的病变。黄师临证总结得出腹型肥胖与“郁”密不可分,其以土郁、木郁为本,运用“木郁达之,土郁夺之”理论肝脾同调治疗腹型肥胖,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健脾化湿,调畅人体气机,气机升降相宜,则肝脾调、气机畅、血脉通、痰湿消,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11例ALA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靶血管病变长度、术中失血量、球囊和支架使用、并发症(靶血管穿孔、夹层、出血事件等)及症状缓解情况等临床观察指标,通过下肢缺血WIFi分级的变化和Cooley疗效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第1、3、6个月门诊随访,评估下肢疼痛情况及靶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50~300[190(145,245)]mL,结合球囊扩张成形7例,均未植入支架,术中未出现靶血管限流性夹层及穿孔,术后所有患者静息状态下患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下肢活动及感觉障碍9例,遗留足底麻木1例、足下垂1例。术后肌酸激酶水平、NRS疼痛评分、ABI及下肢缺血WIFi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oley疗效评分,痊愈9例、良好2例。随访期间11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复查彩超提示原闭塞血管处血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MI)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时磷脂酶A2(PLA2)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24只,体质量(230±30)g,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甘草酸镁治疗组(MI组).C组仅麻醉,肢体没有缺血操作; I/R组于再灌注前颈外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 ml;MI组于再灌注前同法给异甘草酸镁30mg/kg,计1ml.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左后肢根部至趾掌无血流信号达4h后放开橡皮带,再灌注6h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模型.再灌注6h后各组处死动物采集标本,分别取大鼠的血清测定ALT、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取肝组织做10%的匀浆,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匀浆及血清的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值,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匀浆及血清PL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电镜观察肝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1)C组肝匀浆PLA2、TNFα、MDA、MPO分别为(74.1± 3.1)μg/g、(152.4±7.9)ng/g、(2.02±0.16)nmol/g、(0.20±0.03)活力单位/g;血清PLA2、TNFα、MDA、MPO分别为(80.3±3.9)μg/L、(121.7± 6.6) ng/L、(4.89±0.64) nmol/ml、(65.62±8.33)活力单位/ml; I/R组肝匀浆PLA2、TNFα、MDA、MPO分别为(94.83±21.99)μg/g、(361.3±46.6)ng/g、(3.038±0.391)nmol/g、(0.422±0.062)活力单位/g;血清PLA2、TNFα、MDA、MPO分别为(118.4±9.3) μg/L、(152.7±15.7) ng/L、(7.30±0.73) nmol/ml、(94.83±21.99)活力单位/ml;MI组肝匀浆PLA2、TNFα、MDA、MFO分别为(84.3±5.8) μg/g、(314.4±13.9)ng/g、(2.49±0.07) nmool/g、(0.31±0.05)活力单位/g ;血清PLA2、TNFα、MDA、MPO分别为(96.0±4.4) μg/L、(137.0±5.5) ng/L、(5.61±0.36) nmol/ml、(74.26±5.81)活力单位/ml,与C组比较,I/R组肝匀浆及血清PLA2、TNFα、MDA、MPO均升高,t值分别为10.743、12.504、5.458、8.939和12.303、5.154、7.019、3.513,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MI组肝匀浆及血清PLA2、TNFα、MDA、MPO均降低,t值分别为6.170、2.726、3.409、3.946和6.543、2.676、5.926、2.558,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组血清中ALT、AST、CK、LDH分别为(64.0±8.9)U/L、(113.4±18.2) U/L、(286.5±26.5) U/L、(190.8±39.0) U/L;I/R组分别为(381.0±133.8) U/L、(1227.0±383.8)U/L、(3944.9±552.0)U/L、(3050.0±833.3)U/L; MI组分别为(205.6±68.7) U/L、(851.8±126.7)U/L、(1252.5±196.3) U/L、(1177.5±244.0)U/L,与C组比较,I/R组血清中ALT、AST、CK、LDH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6.687、8.197、19.188、9.376,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MI组血清中ALT、AST、CK、LDH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298、2.626、12.998、6.100,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电镜下组织超微结构I/R组中肝组织损伤明显,而用MI组肝组织的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够通过降低PLA2和TNFα生成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氧自由基代谢产物MDA的产生和减少MPO的活性,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和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髓中提纯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3代,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表达.取扩增第3代的BMSCs,分为2组,诱导组加入诱导培养剂[含10%胎牛血清、1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0 U/ml青霉素、100 mg/L链霉素的M199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对照组则不加任何细胞因子.2周后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EGF受体(VEGFR)-2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表达量,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碳(NO)含量,电镜观测胞质WeibelPalade小体.结果 STZ腹腔注射可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流式细胞仪显示第3代BMSCs表达表面抗原:CD44和CD90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97.8±0.9)%和(96.8±1.4)%,而CD11 b/c和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3.2±0.6)%和(1.2±0.5)%.诱导组大部分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呈长梭形、杆状、多角形,诱导组VEGFR-2、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1.0)%和(65.0±3.9)%,而对照组则为(7.0±1.0)%和(0.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胞外NO含量(94.14±3.25) μmol/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2.10) μmol/L(P <0.05);电镜两组均未观察到胞质Weibel Palade小体.结论 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可从骨髓中提纯BMSCs.糖尿病鼠BMSCs可在体外诱导向血管内皮样细胞方向分化,BMSCs有望作为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管理在促进中药制剂用于妇科安全使用的效果。方法:医院妇科病区于2022年10月针对使用中药制剂患者实施中医辨证管理,将2022年1—9月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10月—2023年6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预防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知信行以及中药制剂药物理论知识水平、患者中药制剂治疗知信行水平、患者积极度、患者中药制剂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于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认知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以及中药制剂药物理论知识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中药制剂治疗认知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预防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认知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中药制剂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妇科中药制剂使用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预防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治疗的知信行,改善患者对中药制剂知信行以及积极度,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