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结构性问询在儿童复发性头痛诊断中的运用。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门诊及病房诊治的90例复发性头痛病人进行半结构性问询、随访、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并辅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①90例复发性头痛患者中88例(97.8%)为原发性头痛,63例偏头痛,其中3例合并紧张性头痛,22例为可能的偏头痛,2例癔病性头痛;继发性头痛2例(2%),分别为颅内肿瘤1例、屈光不正1例;②疑诊为窦性头痛的复发性头痛患者经抗生素及中成药治疗鼻窦炎后头痛无缓解;③实验室检查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的血管痉挛或扩张的部位与头痛部位无相关性,EEG检查多无明显异常。结论偏头痛是复发性头痛的常见原因;慢性鼻窦炎无急性发作不会导致窦性头痛。在复发性头痛诊断中应用结构性问询,并加强随访,既提高了诊断率,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9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并比较40例CHD患儿(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22例、肺动脉高压组18例)和20例健康患儿的血清MMP-2、MMP~9。结果CHD无肺动脉高压组及肺动脉高压组患儿MMP-2(分别为206.14±20.62及258.83±31.44,pg/ml)、MMP-9(分别为207.68±20.77及240.00±31.10pg/m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而肺动脉高压组MMP-2及MMP-9水平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1)。CHD患儿血清MMP-2、MMP-9与LVEF、LVFs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HD患儿血清MMP-2及MMP-9浓度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3及0.635,n=40,P〈0.05)。结论CHD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MMP-2、MMP-9浓度升高并与肺动脉收缩压成正相关,提示MMP-2、MMP-9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白细胞15-脂氧化酶、5-脂氧化酶、血液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及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水平的变化.方法 根据哮喘诊断标准及分度标准选取哮喘患儿106例作为哮喘组,检测前4周均无感染性疾病或其他脏器疾病;选取既往健康的学校体检正常儿童4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测定急性发作期的轻、中、重度哮喘息儿血白细胞15-脂氧化酶、5-脂氧化酶的mRNA表达,应用ELISA方法测定哮喘患儿血液LXA4、LTC4含量.观察患儿在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的呼气峰流速(PEF)及FEV1与血液LXA4及LTC4的关系.结果 轻、中、重度哮喘息儿白细胞15-脂氧化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8±0.56、1.28±0.45和0.58±0.22(F=16.72,P<0.01),血液LXA4分别为(5.52±1.97)、(1.86±0.72)和(0.81±0.36)μg/L(F=22.59,P<0.01),均逐渐降低,但仍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5-脂氧化酶相对表达量(0.26±0.12,P<0.05)和血液LXA4[(0.04±0.01)μg/L,P<0.05],患儿PEF与FEV1的减少与血液LXA4呈正相关.而轻、中、重度哮喘患儿白细胞5-脂氧化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12、0.79±0.34和1.21±0.52(F=18.64,P<0.01),血液LTC4分别为(22.4±8.2)、(54.6±28.4)和(118.7±41.1)ng/L(F=25.91,P<0.01),逐渐升高,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脂氧化酶相对表达量(0.12±0.05)和血液LTC4[(6.8±2.5)ng/L,均P<0.05],PEF与FEV1的减少与血液LTC4呈负相关.结论 LXA4是白三烯的天然生理拮抗物质.哮喘患儿随着病情加重,体内15-脂氧化酶及其产物LXA4不足;5-脂氧化酶及其产物LTC4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哮喘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86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轻、中度持续哮喘的效果。方法:对86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喘乐宁和糖皮质激素普米克气雾剂,观察组再加用孟鲁司特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情况、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及治疗后1年复发率。同时检测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和IgE水平。结果:(1)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6.25%,18.42%(P<0.05)。(2)观察组治疗3、6个月时PEF预计值>90%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血清CysLT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血清CysLTs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总IgE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哮喘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可缩短临床缓解时间、减少复发,且用药安全性高。孟鲁司特能降低轻中度持续哮喘患儿血清CysLTs、IgE水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提高学生医学统计学应用能力。方法:以某高校预防医学本科生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教学。结果:在控制了基线时统计学水平、年级等影响后,试验组学生统计软件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6.2分(95%可信区间为:3.8~8.6),并且学生对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满意度较高。结论:运用任务驱动法可提高学生统计学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适合于统计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对甲型H1N1流感关注态度及行为变化情况。方法整群抽取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1~4年级的学生,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有40%的学生每天关注甲型H1N1流感进展;90%以上的同学认同政府采取的各项应对措施;69.1%的学生认为甲型H1N1流感不会引起大范围流行;一旦周围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人,70%以上的学生担心被感染而引起恐慌。14.3%至20.7%的同学增加有益健康行为。结论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程度估计不足,存在恐慌心理;采取有益健康行为的比例较低,需要加强有关知识教育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酮类物质柚皮甙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族(ROS)产生和清除酶类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在牛颈动脉内皮细胞(BCAECs)培养基质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柚皮甙,用免疫印迹检测e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1)、过氧化氢酶、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0.01~100μmol/L柚皮甙可以明显上调eNOS基因和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表达,并且在0.01~1.0μmol/L范围内对eNOS基因表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柚皮甙可以同时上调产生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的酶蛋白水平,这种作用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调查居住在多种空气污染物( 氯气、氯化氢、氯乙烯、汞等) 污染区的儿童(10 ~12 岁) ,发现其呼吸系统病症、皮肤搔痒和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儿童(P< 0-05) ;慢性咽炎、龋齿、沙眼、皮炎等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 P< 0-01) ; 污染区儿童PHA 皮试反应( 红斑直径流8-58 ±3-79 m m ) 和唾液溶菌酶活性(38-73 ±20-19μg/ ml) 明显高于对照儿童(P< 0-01) 。本结果不仅表明多种化学物污染对儿童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而且研究了多种化学物对人群健康影响方面的适当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饮水型砷暴露地区人群皮肤损害的剂量-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认暴露人群的皮肤症状特征以及与暴露量的关系.方法:选择饮水型砷暴露病区村民125人及对照村村民48人,进行饮水砷含量测定及问诊和皮肤病诊查.结果:砷暴露地区水井中平均砷含量158.3 μ g/l,最高浓度为197.26 μ g/l;对照村水井中未检出超标砷含量.砷暴露村民中皮肤病患病率45.6%,70%以上的病人年龄分布在40岁以上;对照村村民皮肤病患病率12.5%,年龄分布在30~50岁范围.调整性别和年龄后,皮肤病患病率随饮水砷浓度的增高而上升.水砷浓度在51~150 μ gg/L组和150 μ g/L以上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4.3%(0R=9.97,95%CI:1.54-64.47)及46.2%(0R=10.21,95%CI:2.71-38.51);另外,在调整性别、年龄和砷暴露水平后,与饮水时间低于5年组相比,饮水时间高于5年或更长的分组中,皮肤病患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0R=1.00,95%CI:0.06-15.99,OR=1.00,95%CI:0.10-9.83).结论:砷中毒皮肤损害与饮水中的砷暴露水平有相关性,与饮水时间的相关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