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听觉中枢作为听觉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声音有加工、分析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正是由于这种可塑性机制的存在为听觉剥夺的患者恢复听觉功能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近年来听觉中枢可塑性的热点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给失血性休克猫侧脑室注射特异性β-内啡肽抗血清,除能引起与脑室注射纳洛酮相同的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外.还具有明显改善心肌舒张功能,进而促使静脉回流和增加心率,它显示了具有比纳洛酮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列线图在直肠癌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已成功用于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一些相关的影像组学研究也引入了列线图模型,且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基于MR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大多数基于MR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的影像组学,但在研究方法与结果上存在差异。本文归纳总结了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综合论述了基于MR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在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中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聋幼鼠及其耳聋后单耳植入电极电刺激后幼鼠听皮层和下丘核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 binding protein ,CREB)和N -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 -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one ,NMDAR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6只12天龄SD幼鼠随机分为2大组,分别为耳聋造模后4周组(33只)及耳聋造模后6周组(33只)。将耳聋造模后4周组再分为对照1组、耳聋造模后4周组(4周组)及耳聋造模后3周耳蜗内电刺激组1(刺激时间为1周,简称“电刺激1组”),每组11只大鼠;将耳聋造模后6周组再分为对照2组、耳聋造模后6周组(6周组)及耳聋造模后5周耳蜗内电刺激组2(刺激时间为1周,简称“电刺激2组”),每组11只大鼠;对照1、2组均正常饲养。除对照1、2组外,在其余4组幼鼠颈背部、两侧下腹部皮下注射庆大霉素(总量为350 mg/kg ),半小时后于相同部位注射呋塞米(总量为200 mg/kg ),两周后行ABR检测,于耳聋造模成功后第3、5周分别对电刺激1、2组的幼鼠植入电极,在耳蜗内进行电刺激,每天3小时,持续7天。于耳聋造模后4、6周分别处死4、6周组大鼠取听皮层和下丘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REB和NMDAR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耳聋造模成功后幼鼠ABR阈值均大于93 dB SPL ,4周组听皮层、下丘CREB和NMDAR1的表达较对照1组增加,电刺激1组CREB和NMDAR1的表达较4周组增加。6周组听皮层和下丘CREB和NMDAR1的表达较对照2组下降,电刺激2组CREB和NMDAR1的表达较6周组增加。结论听觉剥夺可导致幼鼠听皮层和下丘CREB和NMDAR1早期表达增加而晚期表达下降。耳蜗植入电极电刺激可导致幼鼠听皮层和下丘CREB和NMDAR1的表达增加,反映这两个部位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大后方贵阳图云关的群山中座落着当时颇具规模的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和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内外华侨医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苏联、德国、英国、波兰等9个国家的医生组成的援华医疗队在这荒芜空旷的山间,渡过艰难的岁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使成千上万的伤病员得到良好的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癌症成像档案馆(TCIA)的CT放射组学对膀胱癌(BLCA)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状态无创预测的价值。方法 从TCGA/TCIA公共数据库筛选的69例BLCA患者(训练队列55例,验证队列14例)回顾性地纳入本研究,并用于分析放射组学与P13K、RTK RAS、NOTCH以及TP53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状态的关系。基于增强CT动脉期影像提取1130个放射学特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算法(LASSO)用于开发放射组学评分。放射组学评分的性能、校准得到了确认验证。结果 4条致癌信号通路均表现为40%以上的状态改变阳性率,基于7,4,5和7个特征分别开发CT放射组学评分,并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均表现中度以上预测性能[曲线下面积(AUC)>0.70],具有良好的校准一致性。NOTCH与RTK RAS放射组学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41,P<0.001),与P13K存在负相关关系(r=-0.60,P<0.001),反映了通路间可能存在协同或互斥作用。结论 放射组学具有无创性预测BLCA经典致癌信号通路状态的价值,为肿瘤的靶向治疗疗效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耳聋幼鼠及耳聋后单耳植入电极电刺激后,其听皮层和下丘、耳蜗核三个部位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c-fos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66只SD幼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分别为注射药物后耳聋4周组(A1组)及对照组(A2组),耳聋6周组(B1组)和及对照组(B2组),注射药物后3周接受耳蜗内电刺激组(C组),5周接受耳蜗内电刺激组(刺激时间为1周,D组)。于幼鼠颈背部、两侧下腹部皮下注射庆大霉素(总量为350mg/kg),0.5h后于相同部位注射呋塞米(总量为200mg/kg)。分别于注射药物后不同时间取听皮层、下丘及耳蜗核三个部位的组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dnf及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A1组在听皮层、下丘及耳蜗核部位的bdnf及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均较A2组上升,较C组下降(P<0.05)。B1组在听皮层、下丘及耳蜗核部位bdnf及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均较B2组和D组下降(P<0.05)。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听觉剥夺可导致幼鼠听皮层、下丘和耳蜗核部位的bdnf及c-fos基因及蛋白早期表达增多,而晚期表达下降。耳蜗植入电极电刺激可导致幼鼠听皮层、下丘和耳蜗核部位的bdnf及c fos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多。bdnf及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反映三个部位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回顾生理学史上的具体事例,可以认识到采用电刺激法所得的,关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枢功能定位的内容,既不是完全可靠的,又不是一概不可信。刺激法今后还是值得推广使用的。因为比起断离法来它是一个大的进步。这是因为它不致损坏中枢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实验的可重复性高;受刺激的部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