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抑制肺气肿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治疗肺功能严重损害已经得到实验证实。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肺气肿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静脉组及气管组,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肺气肿模型。静脉组和气管组经尾静脉及气管途径移植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尾静脉和气管内注射PBS,移植后14 d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肺泡壁细胞凋亡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静脉组及气管组均能减轻肺气肿病理改变,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但是静脉组与气管组比较,肺气肿病理改变、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两种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从方便易行的角度考虑经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气肿较为有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25例6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按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亚临床甲减组65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90例;测定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甲状腺激素(TT4)、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平均厚度等。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及CIMT,并分析TSH与TC、LDL-C、CIMT的独立相关性。结果亚临床甲减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亚临床甲减组TC、LDL-C、脂蛋白a[Lp(a)],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 0. 05);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HDL-C)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 0. 05);亚临床甲减组内膜中层厚度(IMT)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两组体质指数(BMI)、Apo-A1、载脂蛋白B(Apo-B)、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SH值与TC、LDL-C、CIMT成正相关(r=0. 202、0. 472、0. 365,P均0. 05),与BMI、HDL-C、TG、Apo-A无明显相关。结论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并且是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存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与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CCU病房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6例,年龄49~84(63.6±3.4)岁。将患者分为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组(Hcy10.8μmol/L,H组,n=49);对照组(Hcy10.8μmol/L,C组,n=51)。检测患者入院时Hcy、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以及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Tn T)峰值等。记录入院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 H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C组[(17.4±1.4)μmol/L vs.(8.2±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率进行比较,H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C组(43.7%vs.12.5%,P0.001)。入院时心功能分级为KillipⅠ级(没有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的患者81例,H1组38例,C1组43例。结果显示,H1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C1组[(17.4±1.6)μmol/L vs.(8.2±0.3)μmol/L],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显著高于C1组(28.9%vs.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于10.8μmol/L的血清HCY(HR=7.175,95%CI:1.152~44.707)是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较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内脏脂肪的影响。 方法筛选超重、肥胖T2DM患者80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符合(7%≤HbA1c≤11%),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对照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利拉鲁肽组),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body weight,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PG、TC、TG、LDL-C、HbA1c、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WT、WC、BMI、 FPG、HbA1c、TC、TG、LDL-C、FINS、HOMA-IR、VFA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WT、WC、BMI、VFA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利拉鲁肽组与每日应用胰岛素剂量比对照组减少(P<0.05)。VFA降低与WT、WC、BMI降低呈正相关(P<0.05)。 结论利拉鲁肽应用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内脏脂肪,具有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 mellitus,T2DM)并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筛选超重、肥胖T2DM患者70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符合(7%≤HbA1c≤11%),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组(胰岛素组)、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利拉鲁肽组):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body weight,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尿α1-微球蛋白(α1 microglobulin,α1-MG )、血、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结束时胰岛素组完成30例,利拉鲁肽组完成31例,胰岛素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bA1c、HOMA-IR、UACR、eGFR、血α1-MG、尿α1-MG 、血β2-MG、尿β2-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WT、WC、体重指数、HbA1c、HOMA-IR、UACR、eGFR、血α1-MG、尿α1-MG 、血β2-MG、尿β2-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与胰岛素组治疗后比较,UACR、eGFR、血α1-MG、尿α1-MG 、尿β2-MG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拉鲁肽治疗超重、肥胖T2DM合并肾脏疾病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还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并且这种作用是独立于降糖之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2型观察组中27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颈动脉增厚组),23例颈动脉内膜正常患者颈动脉正常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m.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 <0.05),颈动脉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极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血脂康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标上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15年1~12月接受治疗的210例患有轻-中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依照对每位2型糖尿病患者所采取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至常规组与血脂康组。对比分析2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尤其是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变化情况以及脉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有轻-中度颈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的脉搏传导速度、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而2组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则均有所升高。其中,只有采用中药血脂康治疗的血脂康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显著的减少( P <0.05);且同常规组相比血脂康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各指标变化即对患者动脉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经治疗后2组血清中TG、HDL、TC、LDL、HbA1c、FPG等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血脂康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中上述指标除HDL水平升高,其余也都有所降低;二者组间比较,血脂康组患者血清的LDL、TC、TG等三项指标降低情况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较之常规手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药血脂康胶囊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各动脉硬化指标的情况,而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进而避免、减少各类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普罗布考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作用的干预情况及干预机制。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组及研究组,每组10只。给予相应喂养方法,通过高脂饮食诱发实验大鼠出现NAFLD,建立模型,喂养18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并进行血脂及肝功能相关指数,即TC、TG、AST、ALT及HDL与LDL水平,计算肝脏指数同时检测其肝脏组织FXR、SHP及SREBP-1c mRNA表达情况。结果3组大鼠肝脏病变程度均以高脂组最高,空白组最低,研究组脂肪性病变、炎性程度及纤维化病变评分分别为(2?.97±0.18)分、(1.29±0.27)分及(0.05±0.02)分,均位于其他2组评分之间。高脂组与研究组TC、ALT、AST及LDL与空白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且高脂组升高程度更为明显( P <0.05),空白组FXR、SHP及SREBP-1c的mRNA水平分别为(0.92±0.42)β-actin、(1.01±0.60)β-actin、(0.68±0.27)β-actin,各检测项目均显著高于高脂组( P <0.05),研究组FXR、SHP的mRNA表达水平位于其他2组之间,分别为(0.28±0.13)β-actin及(0.42±0.23)β-ac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SREBP-1c的mRNA表达水平为(0.68±0.22)β-actin,与空白组基本相同( P >0.05)。结论普罗布考对由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NAFLD症状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明显减轻由该因素导致的大鼠肝脏出现脂肪性样变情况,其预防机制为该药物提高了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降低了组织出现氧化应激而导致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率93.0%,甲组的满意率为74.4%,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分析,护理后,乙组的护理评分低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现象分析,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结果:对急性胃炎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指导方式,能避免病情恶化,患者对其满意率高,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由于其自身的生理解剖特点,许多常规护理操作诸如吸氧、导尿、灌肠术等在小儿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即使选用最小型号的导尿管、吸氧管、肛管进行操作有时也不易成功,操作难度大,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为此我科自1995/2002用改良的头皮针代替各种导管应用于小儿吸氧、灌肠、导尿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