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CD8~+Treg)细胞比例在2型糖尿病(T2DM)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T2DM患者9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L),分为45例T2DM伴正常蛋白尿患者(NMAU,MAL30 mg/24 h),45例T2DM伴微量蛋白尿患者(MAU,MAL 30~300 mg/24 h),同时选择门诊体检健康人员45名作为对照组(HC)。通过特定蛋白仪检测患者mAlb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reg细胞比例;Luminex200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8、1β、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与HC组[4.43(3.26~5.75)%]相比,NMAU组[4.06(3.15~5.43)%]和MAU组[3.52(2.30~4.87)%]患者CD8~+Treg细胞比例降低,且MAU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HC组相比,MAU组和NMAU组患者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8、IL-6和IL-1β浓度均升高(P0.05);MAU组患者CD8~+Treg比例与血清细胞因子TNF-α(r=-0.444 8,P0.01)、IL-8(r=-0.341 2,P0.05)、IL-6(r=-0.365 3,P0.05)和IL-1β(r=-0.319 2,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8~+Treg对T2DM患者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通过调控T2DM患者外周血CD8~+Treg细胞比例,有可能减缓糖尿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持续注入治疗重症2型糖尿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86例空腹血糖≥16.7mmol/L的初诊2型糖尿(DM)病患者分别用胰岛素泵持续注射(CSⅡ)胰岛素治疗(CSⅡ组42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DⅡ组44例),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及控制达标时间,胰岛功能恢复状况,停用胰岛素后对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CSⅡ组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和长期血糖控制效果。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恢复亦较MD11组好;胰岛素抵抗改善CSⅡ组好于MDⅡ组。结论CSⅡ方式较MDⅡ方式更有效地控制血糖,B细胞功能恢复好,胰岛素抵抗下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对80例空腹血糖≥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CSⅡ组38例)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DⅡ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及控前达标时间,停用胰岛素后对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CSⅡ组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38例患者餐前、餐后、睡前血糖达标时间显著少于MD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DⅡ组,且在停用胰岛素治疗二年后血糖仍能良好控制的例数明显高于NDⅡ组.结论CSⅡ方式较MDⅡ方式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停用胰岛素后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更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联合餐前小剂量皮下注入胰岛素的方法治疗重症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一治疗组(50例)和复合治疗组(5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胰岛素的方法为单一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联合餐前小剂量皮下注入胰岛素的方法为复合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降糖效果、C肽水平、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复合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联合餐前小剂量皮下注入胰岛素的方法治疗重症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解除高血糖毒性的效果较好,可作为强化治疗方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L 35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70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T2DM 36例,T2DM合并CAS 34例,同时选择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35例作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P35 mRNA和EBI3 mRNA表达水平;通过液相芯片仪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 35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 1)浓度。体外建立高糖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模型,设低糖处理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处理组(25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25 mmol/L甘露醇)、IL 35+高糖组(50 ng/mL IL 35+25 mmol/L葡萄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UVECs凋亡率和VCAM 1阳性率。结果: 与对照组\[9.37(3.72~14.55)ng/mL\]相比,单纯T2DM组\[5.01(2.37~9.87)ng/mL\]和T2DM合并CAS组\[3.92(2.15~6.36)ng/mL\]患者血清IL 35浓度明显降低,且T2DM合并CAS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687.4(664.2~832.6)\]相比,单纯T2DM组\[785.2(754.5~938.1)\]及T2DM合并CAS患者\[932.4(892.6~1 028.3)\]血清sVCAM 1浓度明显升高,且T2DM合并CAS患者sVCAM 1浓度升高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CAS组外周血PBMCs 中P35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体外培养HUVECs后,高糖组刺激24 h及48 h后HUVECs凋亡率比低糖组明显增加(P<0.05),IL 35+高糖组刺激48 h后HUVECs凋亡率比高糖组明显降低(P<0.05);高糖组刺激48 h后HUVECs VCAM 1阳性率比低糖组明显升高(P<0.05),IL 35+高糖组HUVECs VCAM 1阳性率比高糖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 体内外实验证实IL 35在高血糖相关的内皮细胞损伤中可能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2例行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21例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联合组24例为前列地尔与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疗程2周,并监测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肌酐。结果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与前列地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用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法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护理方法。方法 DKA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SⅡ组,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用小剂量诺和灵R持续静滴,CSⅡ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诺和灵R。结果 CSⅡ组酮体转阴快(P<0.05),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CSⅡ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DKA酮体转阴快,能更有效、更快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而综合护理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2组患者治疗时间、降糖药物和饮食与治疗前保持不变,并给予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6 100mg,肌内注射,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0.4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5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μg,口服,每天3次。结果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尺、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VC)和腓、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胰岛素治疗组最优,瑞格列耐组次之,糖适平组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