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全国28省(市)的69所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基底节区是该病最好发的部位,占60%~65%[1]。由于基底节区出血位置深、毗邻重要结构,常规开颅手术不可避免对正常脑组织有一定影响,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因其微创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所接受。立体定向和神经导航辅助穿刺血肿准确性虽高,但需要术前重新进行头颅CT定位扫描,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难以完成,也不适合夜间急诊手术。为此,我们根据立体定向的原理,摸索出一种简易的定向穿刺技术并应用于2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蠕形螨的检测方法,了解我校医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透明胶纸法、刮脂法、挤刮法对612名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蠕形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透明胶纸法、刮脂法和挤压检测的感染率分别为21.73%、14.71%、15.35%.透明胶纸法检测的感染率高于其他2种方法,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21.73%,油性皮肤和混合性皮肤感染率与干性皮肤感染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油性皮肤和混合性皮肤感染率较高,面部健康者和面部疾患者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以后的教学中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测蠕形螨,大学生以轻度感染为主,蠕形螨感染与生活习惯、皮肤性状、集体生活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铁死亡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受调控的细胞死亡类型,主要机制是在二价铁或酯氧合酶的作用下,催化细胞膜上高表达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颅脑肿瘤,其发生机制复杂,治疗效果差,患病者生存时间短。近期研究发现,胶质瘤细胞可通过特殊的机制逃避铁死亡,并且胶质瘤细胞可通过对抗铁死亡机制来增强耐药性。该文概述胶质瘤对抗铁死亡的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并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4岁,土家族.因宫内妊娠24周,全身皮肤散在溃烂性皮损3个月,转移性右下腹疼痛5 d,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在当地县级人民医院诊断为妊娠合并阑尾炎、脓疱疮,行剖腹探查术及阑尾切除术.术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半月后腹痛腹胀加剧伴呕吐.  相似文献   
6.
睾丸皮样囊肿1例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9岁,因左睾丸肿胀疼痛20d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睾丸坚硬,何种稍增大,触痛阳性。右侧睾丸及双侧附睾未触及异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临床拟诊:左睾丸实性占位,建议行阴囊超声检查。超声检查采用HP image point彩超仪,探头频率10MHz,超声所见:左侧睾丸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体表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体表淋巴管瘤超声声像图,分析体表淋巴管瘤声像图特点.结果淋巴管瘤超声声像图大致分三种:单纯型、分房型、混合型.单纯型无明显血流信号,分房型及混合型分隔上及壁上可见血流信号,尤其是当混有其他组织成分时.常与血管瘤、单纯囊肿、鳃裂囊肿、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难于鉴别.结论超声对体表淋巴管瘤的诊断及辅助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腹壁切口疝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 78~186 min,平均 95 min.术后疼痛轻微,术后排便、排气时间 25~41 h,平均 32 h.术后第 2 d进食.术后住院 5~7 d,平均 6 d.41例随访 6~16个月,平均 9个月,未见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采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再障演变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1例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孙英莉,刁尚芝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刘春波患者男,30岁。4个月前因无力、牙龈出血在外院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治疗2个月无效。20天前双臀部出现脓肿并高热转入我院。患者2年来因头胀...  相似文献   
10.
体外超声碎石术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肾结石患者的痛苦[1,2],但经碎石治疗后的小块碎石在排泄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患者甚至在术后长时间内不能完全将碎石排出体外,这将导致肾结石再次复发[3],从而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苦恼.有鉴于此,我们试制了一种声波辅助治疗仪[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