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基线期镜像体素同伦功能连接特征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疗效的关系。方法: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基线期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予以8周急性期SSRI抗抑郁治疗,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进行疗效评估,减分率大于等于50%为有效组,减分率小于50%为无效组,分析镜像同伦功能连接与抗抑郁剂疗效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检验其预测药物疗效的效能。结果:与有效组(n=35)相比,无效组(n=21)在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舌回和距状皮层镜像体素同伦功能连接增强(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差异脑区镜像同伦功能连接与用药8周后HAMD-17评分正相关(r=0.71,P<0.001),与HAMD-17减分率负相关(r=-0.71,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差异脑区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特征识别SSRI抗抑郁剂疗效不佳患者的效能[曲线下面积=0.963,P<0.001,95%CI=0.921~1.000,灵敏度为85.7%,特异性为94.3%]。结论:基线期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特征可能作为潜在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性别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5例,其中男性组31例,女性组4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检测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控制年龄因素后,经协方差分析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RBANS总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在视觉空间(F=13.32)、故事复述(F=7.40)、图画命名(F=8.14)、图形临摹(F=5.61)、线条定位(F=15.62)、数字广度测验(F=10.97)上得分比男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RBANS总分与性别(r=0.27)、受教育年限(r=0.24)呈正相关(P均0.05);与年龄(r=-0.26)、病程(r=-0.24)、阴性症状(r=-0.42)、一般精神病理症状(r=-0.24)和PANSS总分(r=-0.40)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女性认知功能受损较男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双相抑郁障碍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差异,探讨前扣带回功能连接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fMRI技术,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30例单相抑郁障碍(unipolar depression)患者(单相抑郁组)、30例双相抑郁障碍(bipolar depression)患者(双相抑郁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2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以前扣带回为感兴趣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对功能连接强度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48)、左侧顶下缘角回(t=3.15)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2)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2)与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右侧颞中回(t=-4.0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中央后回(t=-3.46)、右侧颞上回(t=-2.86)、右侧颞中回(t=-3.4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3)与双相抑郁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8)、右侧三角部额下回(t=4.06)、右侧颞中回(t=3.25)、左侧顶下缘角回(t=3.27)、右侧顶下缘角回(t=3.99)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13)、左侧顶下缘角回(t=3.42)、右侧顶下缘角回(t=3.78)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均采用Alphasim校正,P<0.001);(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总分均无相关性(-0.20.05)。结论静息态下单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双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单、双相抑郁障碍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抑郁症因其病因不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一直以来都是精神科领域聚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均以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或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等为临床特征。由于二者表现的相似性,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扰。现综述单、双相抑郁在临床特点、生化代谢、脑功能影像、面部表情识别与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鉴别两者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