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AS并发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为开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方法: 实验组20只雄性新西兰兔,高胆固醇喂养18周,建立AS性兔模型;另取5只雄性新西兰兔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养作为对组照。18周末采用血管紧张素Ⅱ 30 μg/kg静脉注射诱导,24 h后重复静脉注射1次。观察两组血脂、动脉壁斑块、血栓形态和AS血栓形成模型成功率。 结果: 实验组第9、18周血清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AS模型成功率为100%,而并发血栓的形成率为60%,可见血栓形成处血管内膜被掀起及内膜的连续性中断,伴有相应节段中膜的断裂、坏死和组织脱落,血栓与斑块相邻,而对照组未见血栓形成。 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管壁结构的破坏,能成功诱导AS并发血栓形成模型,为ACS发生、发展和干预提供一个方便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替罗非班在家兔血栓模型中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替罗非班(tirofiban)对动物血栓模型的干预,观察在动脉粥样硬化(AS)血栓形成过程中替罗非班对血栓成分、血小板聚集率(PAR)和糖蛋白Ⅰb(GPⅠb)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高胆固醇喂养18周,建立AS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n=10)和模型组(n=10);另取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第18周末腹腔注射拉塞尔喹蛇毒液(RVV)150μg·kg-1,0.5 h后行耳缘静脉或耳缘中央静脉留置针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TⅡ)30μg·kg-1。24 h后重复1次,建立血栓模型。第二次注射时,替罗非班组经电子蠕动泵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0.4μg·kg-1·min-1静滴,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滴,于注射前和注射后8 h取静脉血,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处死动物取斑块和血栓部位的动脉壁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高倍光镜分析血栓成分差异。取血栓进行GPⅠb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镜下观察替罗非班组血栓成分以红细胞为主,模型组的血栓成分以大量血小板为主;替罗非班组和模型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替罗非班静滴后明显降低了血小板聚集率(P<0.05),GPⅠb在替罗非班组血栓中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PAR和GPⅠb,减少血栓成分中的血小板数量,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小板活化状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12只新西兰雄性家兔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2w,平均每2周抽取兔血清,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栓素B2(TXB2)、P选择素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中的Hcy。结果 TXB2和P选择素在高胆固醇喂养后6w开始上升,8w、10w并逐渐上升,到10w达到高峰并持续至12w无变化;6- keto-PGF1α刚好相反,6w开始下降,8w、10w并逐渐下降,到10w到达最低点并持续至12w无变化;Hcy变化与TXB2、 P选择素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小板逐渐激活并达活化状态,Hcy水平也同步逐渐升高,两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PPARγ激活剂罗格列酮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朝晖  罗丰  刘小楣 《药学学报》2005,40(11):1051-105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个核受体,在血管壁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都有较高表达。PPARγ通过对这些细胞的调控作用,还影响着炎性因子的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本实验通过高选择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高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