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国内外有关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它们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d Med、Ovid、Elesive、CNKI等数据库。检索从(1969-06-04,2014-06-04)年有关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比较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 共纳入9篇,手术组382例,保守组3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保守组比较,手术组穿鞋方式改变者的例数少(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不能恢复原工作者的例数少(P<0.05),距下关节融合例数少(P<0.05);在Bhler角度变化程度上保守组与手术组比较中,手术组恢复的更好(P<0.05)。但在患肢足跟残痛发生的例数、AOFAS评分、距下关节运动范围<50%发生的例数和跟骨恢复高度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考虑在恢复跟骨解剖结构,更好的康复效果及更少的并发症发生方面,手术治疗应是其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种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术式,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经越来越普及。2006年美国髋膝置换总量约80万台,英国约13万台[1-2]。但关节周围假体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条件的改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正在下降,现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感染发生率为1.7%,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在尸体标本与临床上辅助固定跟骨载距突的准确性。 方法 (1)采用30例成人新鲜及防腐足部标本为研究对象,用2.5 mm克氏针沿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植入载距突内,每具标本打入1枚克氏针,观察克氏针打入载距突情况; (2)在临床上收集跟骨骨折25例(28足),根据Sanders等分型,II型9例,Ⅲ型11例,IV型8例,采用该载距突螺钉辅助治疗跟骨骨折,通过X线检查螺钉打入载距突情况。 结果 (1)所有标本均置入1枚固定载距突的克氏针,其中1枚穿过载距突前下,其余29枚均从载距突的中间通过,精确率达96.7%。(2)临床病例X线片显示共置入28枚固定载距突的螺钉,其中1枚穿过载距突前方,其余27枚均从载距突的中间通过,精确率达96.4%。 结论 采用该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的载距突,明显提高螺钉或克氏针植入载距突的准确性,在临床病例上,避免载距突螺钉位置偏差导致人为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使用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跖跗关节新鲜损伤与陈旧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22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10例为新鲜损伤,并在伤后7天内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另外12例为陈旧损伤,在伤后4~24周发现漏诊,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跖跗关节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12~48)个月。采用AOFAS(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中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新鲜损伤组AOFAS评分平均为94.08分,而陈旧损伤组AOFAS评分平均为79.92分,新鲜损伤组在疼痛,活动度,行走距离等评分上显著优于陈旧损伤组(P<0.05)。造成患者陈旧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是初诊时急诊医师的漏诊。结论对新鲜的跖跗关节损伤,只要能获得精确的解剖复位和良好的固定,一般都能获得比陈旧损伤更为满意的效果。但陈旧性跖跗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融合术也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国内外有关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1期)、MEDLINE、EMbase、Pud Med、CNKI等数据库。检索196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比较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60岁)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4篇,最终纳入24个RCT,共4859例,髋关节置换组2619例,内固定组2240例。结果显示,髋关节置换组的再手术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OR=0.13,95%CI(0.09,0.18),P<0.00001],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内固定组[OR=0.15,95%CI(0.10,0.2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2年、10年及以上的病死率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明显降低术后再手术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因此,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最佳的选择还是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普通螺钉导向器比较,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骨折的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固定跟骨骨折所使用的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不同分为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组(A组,20例24足)和普通螺钉导向器组(B组,20例22足),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螺钉置入精确率、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 ~ 24个月(平均15个月).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7.8±9.5)min]短于B组[(84.4±9.4)min],透视次数(2.5±0.9)少于B组(4.1±1.3),螺钉置入精确率(91.7%)高于B组(68.2%),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91.7%)高于B组(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该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的载距突,能明显提高固定载距突的准确性,临床效果较好,适合各级医院的骨科医生应用.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导航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计算机辅助导航能否提高全膝关节置换假体的精确性及临床效果,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计算机辅助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计算机辅助导航全膝关节置换与传统技术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lsevier,CNKI、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2005-01-01/2013-12-31有关计算机辅助导航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临床效果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资料。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计算机辅助导航全膝关节置换与传统技术的临床疗效,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设计标准的1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导航组1322膝,传统组1299膝,导航组下肢力线内翻或外翻大于2°和3°的发生率、股骨胫骨假体冠状位对线内翻或外翻角大于3°的发生率、股骨假体矢状位对位线大于3°的发生率、胫骨后倾角大于3°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在胫骨假体矢状位对位线、股骨、胫骨假体内外旋转角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导航组能带来更佳的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但还需更多研究来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较高质量的有关比较病灶内切除术和整块切除术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康复结果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8期)、Pub Med、Ovid、Elsevier、CNKI等数据库。检索从(1970-01-01/2013-01-01)年有关病灶内切除与整块切除治疗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病灶内切除术相对整块切除术其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危险的优势比(OR),评价病灶内切除术与整块切除术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7篇,总样本量163例。其中病灶内切除术组92例(PMMA n=54,骨移植n=33,非PMMA或非骨移植n=5),整块切除术组71例。病灶内切除术组骨巨细胞瘤复发率比整块切除术组高[OR=3.87,95%CI(1.42,10.53)],而在Campanacci 3级GCTs中[OR=10.12,95%CI(1.57,65.27)],病灶内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OR=0.13,95%CI(0.04,0.40)],病灶内切除术组内用PMMA与骨移植物充填病灶的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OR=0.96,95%CI(0.26,3.56)]。通过选择用MSTS系统评价、VAS系统评价和握力计系统评价时,病灶内切除术组在功能康复结果中优于整块切除组。结论:基于有限的资料,表明整块切除术更加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而病灶内切除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Campanacci 1、2级比3级更加适合,病灶内切除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方面,PMMA并不优于骨移植物。病灶内切除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在功能康复方面优于整块切除组。  相似文献   
9.
王云  刘丙根  庞清江  余霄  陈先军  郭宗慧 《中国骨伤》2016,29(12):1097-1103
目的 :探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集50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跟骨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治疗组(A组),普通螺钉导向器组(B组)。A组男22例,女3例;年龄17~75岁,平均(45.08±11.98)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6足,Ⅳ型7足。B组男20例,女5例;年龄19~78岁,平均(46.36±15.74)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3足,Ⅳ型7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采用Maryland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72±4.08)个月;B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8±3.40)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自手术前后B觟hler角和Gissane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总分为(84.94±12.75),B组为(76.96±15.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该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固定跟骨的关节内骨折,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能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Ovid、Spinger Link、Elsevier、CNKI、万方建库至2017年7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前路组)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后路组)治疗胸腰椎结核的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初检出2794篇相关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7篇;6篇文献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文献,6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文献;8篇文献NOS评价分数为8分,5篇文献为7分;共涉及1190例患者,其中前路组576例、后路组6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脊柱后凸Cobb角丢失度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2.08,95%CI(-39.59,35.43);WMD=-35.50,95%CI(-103.16,32.16);WMD=0.69,95%CI(-2.06,3.43);WMD=0.15,95%CI(-0.44,0.73)];前路组的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角度明显小于后路组[WMD=-2.14,95%CI(-3.22,-1.06)],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后路组[WMD=-0.21,95%CI(-0.35,-0.07)],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后路组[OR=1.67,95%CI(1.02,2.72)]。结论: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相比,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更好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且并发症少,但其植骨融合时间比前路手术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