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铁路乘务员公寓卫生状况,确定卫生质量等级,为做好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铁路地区5个乘务员公寓进行卫生采样和监测,运用指数综合评价法进行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该铁路地区1个公寓达到Ⅰ级(良好)标准,4个公寓卫生状况均达到Ⅱ级(合格)标准;5个公寓卫生状况整体综合评价,质量等级为Ⅱ级(合格)标准,评价指标甲醛、二氧化碳属Ⅰ级(良好)标准,冬季室温、空气细菌数、卧具细菌数、台面照度均属Ⅱ级(合格)标准。结论该铁路地区乘务员公寓卫生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仍需加强卫生管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调查108例HBsAg携带者,发现抗-HDV阳性者27例,阳性率为25.0%。其中48例HBsAg携带者和28例乙肝病人中,抗-HDV阳性者分别为9例(18.8%)和14例(5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ALT异常者的抗-HDV阳性率(85.7%)高于ALT正常者(16.0%),且抗-HBe阳性者(68.8%)亦高于抗-HBe阴性者(23.5%)。  相似文献   
3.
4.
HBsAg阳性与阴性对照者,经4年的转归研究,325例HBsAg阳性者,阴转52例,阴转率为16%,发展为慢性肝炎者46例,占14.15%。对照组325例中阳性57例,感染率为17.54%。并发现阴转率与年龄大小及HBsAg滴度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含腺病毒伴随病毒(AAV)基因组两端的反向重复序列(ITRs)和表达必须元件如启动子、多克隆位点和PolyA信号的通用型载体质粒pACR-Neo,并获得重组AAV(rVV/ACR-Neo)。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将SV40PolyA、Neo基因、CMV-IE启动子和多克隆位点组成表达盒子,取代含AAV全基因组质粒pSSV9中AAV结构基因部分,构建成质粒pACR-Neo。用pACR-Neo转染5型腺病毒(Ad5)感染的重组AAV包装细胞系AE1201,能获得重组病毒rAAV/ACR-Neo。提取rAAV/ACR-Neo感染细胞的染色体,用Southem杂交分析重组病毒基因组在感染细胞中的存在情况。结果质粒pACR-Neo转染包装细胞系后所得rAAV/ACR-Neo滴度为4.2×105CFU/ml,并且rAAV/ACR-Neo能在转导细胞内实现其基因组与细胞染色体的整合。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通用型AAV载体,为今后的AAV载体研究、基因治疗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耿莹  马露  冯泽华  王晓茜  徐艳  李璐 《口腔医学》2022,42(9):807-812
目的 探讨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上前牙区患牙实施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minimally invasivenon-surgical therapy,MINST)的临床必要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Ⅲ期/Ⅳ期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18例,随机分成2组,针对上前牙,一组患者行牙周微创非手术治疗(MINST组),另一组行传统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SRP组)。比较基线、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率指标变化及差异。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记录受试者疼痛/不适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6个月记录受试者对治疗结果的VAS评分并进行美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无论基线位点的PD如何,术后两组的PD、CAL、BOP阳性率和GR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变(P<0.01)。4 mm≤PD≤6 mm位点:术后6个月时SRP组GR的改变值大于MINST组(P=0.03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仅SRP组GR值进一步增大(P<0.001)。PD>6 mm位点:MINST组PD、CAL的改变值均大于SRP组(P<0.01),术后6个月SRP组GR的改变值大于MINST组(P=0.014);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两组PD值均有进一步改善(P<0.05),SRP组GR也持续加重(P=0.025)。术后1周SRP组受试者的疼痛/不适感和牙根敏感症状明显较MINST组严重(P<0.05),但两组受试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美学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薄龈生物型牙周炎患者前牙区患牙,尤其是PD>6 mm的位点,MINST在减小牙周袋、增加附着水平、维持牙龈位置和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上都不同程度优于传统SRP,临床上有必要对该类患牙采取MINST以获得更好的牙周健康,但尚不能认为MINST可以获得患者更高的美学评价。  相似文献   
7.
英国是当前福利国家中社区照顾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迄今已逾六十年。英国社区照顾服务供给模式的建构深受新自由主义和新管理主义影响,这些意识形态主导了英国历届政府关于购买社区照顾服务的改革与完善。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医养结合、长期照护政策,并确定社区为主的发展模式。本文在借鉴英国购买式社区照顾服务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政府角色重新定位、积极扶持民间服务组织发展及完善购买式照顾服务法律体系等建议,以期减轻政府负担、增强照顾服务效率和提高照顾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MRI VIBE序列评价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快速梯度回波的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28例疑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采用常规自旋回波(spin-echo,SE)T2W、2D GRE T1W平扫及3D-VIBE序列钆剂增强的多期增强扫描和2D GRE T1W钆剂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先行T2W和T1W平扫,再相继进行3D-VIBE增强多期(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和2D GRE T1W平衡期增强扫描.经手术、病理或综合CT、US等多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1例(90个病灶).分析51例(90个病灶)各序列的MR征象、VIBE资料重建后对病灶血管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评价3D-VIBE和2D GRE T1W序列对不同大小病灶检测与定性的准确性及对病灶组织学起源诊断的准确性.结果:3D-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2D GRE T1W增强扫描对病灶总的检测及定性能力分别为98.9% (89/90)、91.1% (82/90)和86.7% (78/90)、75.6% (68/90)(P<0.05). 对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9%(39/42)、90.4%(19/21)、80%(12/15)、100%(12/12)和78.6%(33/42)、81%(17/21)、53.3%(8/15)、83.3%(10/12) (P<0.05). 3D-VIBE肝动脉期扫描有44例(86.3%)肝动脉显示良好,门静脉期有46例(90.2%)门脉期显示良好;肝细胞癌17个病灶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14个病灶显示引流静脉;1例肝血管瘤显示供血动脉;1例肝转移瘤显示毗邻静脉.结论:MRI 3D-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无论在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诊断方面,还是在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上均较常规2D GRE T1W增强扫描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腺病毒伴随病毒(AAV)载体介导杀肿瘤瘤基因的转移及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 应用作者构建的腺病毒伴随病毒载体,克隆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I-TK)基因,构建质粒pACTK-19。用pACTK-19转染5型腺病毒(Ad5)感染的重组AAV包装细胞系AE1201,获得重组病毒rAAV/ACTK。再用此重组病毒感染肺癌细胞系A549,并联合现氧鸟苷(GCV)作用,研究其体外对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见肝转移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方法:收集了4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转移癌的CT及临床资料。其原发灶包括:胃癌11例、结肠癌19例、直肠癌7例、胰腺癌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平扫:34例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5例为单发的低密度结节影,1例为囊性病变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29例(72.5%)表现为门静脉期病灶呈明显的环状强化,即典型的“牛眼征”;6例(15%)病灶呈动脉期环状或均匀强化;5例(12.5%)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均无强化。结论:常见肝转移癌以消化道来源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门脉期病灶呈明显的环状强化是肝转移癌的特征性CT表现,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