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多节段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多节段脊柱结核的诊治方法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19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多节段脊柱结核分为中心病灶和卫星病灶,比较同位素扫描、X线、CT、MRI对中心病灶和卫星病灶的检出效果.对部分卫星病灶行脓肿引流、病灶搔刮、自体髂骨或肋骨块植骨.随访观察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上述四种检测方法发现中心病灶19例19处,卫星病灶19例34处.术中行中心病灶清除19例19处,卫星病灶清除5例9处,未处理14例25处.复查MRI示中心病灶静止、骨性融合15例15处;卫星病灶消失9例15处;卫星病灶明显缩小4例4处;无明显变化2例2处.15例患者获1~6年随访,平均2.2年.所有患者病情静止,血沉正常,脊髓功能完全恢复11例,部分恢复2例,慢性腰背痛3例.结论:M砒对多节段脊柱结核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根据MRI和CT扫描将多节段脊柱结核区分为中心病灶和卫星病灶,重点处理中心病灶,而对卫星病灶酌情处理,有助于减少组织器官的暴露,减轻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定量参数评估中心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中心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5例(死亡组)、存活165例(存活组);对比2组患者CT肺动脉造影定量参数及右心功能。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CT肺动脉阻塞指数及右心室短轴最大径(RVSAMD)、RVSAMD/左心室短轴最大径(LVSAMD)、肺动脉直径均增加(P均0.001),2组LVSA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肺动脉阻塞指数、RVSAMD、RVSAMD/LVSAMD和肺动脉直径增加是中心肺栓塞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Pearson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T肺动脉阻塞指数、RVSAMD/LVSAMD、肺动脉直径与RVSAMD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CT肺动脉造影定量参数对预测中心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眼部X线、B超、CT及MRI对边界位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边界位眼内异物患者的X线、B超、CT和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边界位眼内异物患者51例行X线平片检查35例,检出率74%,定位准确率69%;行B超检查40例,检出率92%,定位准确率89%;行CT检查31例,检出率100%,定位准确率100%;行MRI检查4例,检出率100%,定位准确率100%。结论:在边界位眼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中,X线、B超、CT与MRI四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手术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有关肾大小与位置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肾大小和位置的信息.方法观测成年尸体125例(男96,女29,年龄估计20~70岁)与活体123例(男87,女36,年龄18~74岁);观察两肾上极与下极同椎骨位置的对应关系;在尸体上使用直脚规与附着式量角器直接测量两肾的长、宽、厚.两肾上、下极-中线距,两肾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上的倾斜角;在活体则使用GE Lightspeed多层螺旋CT机进行容积扫描,经重建后传至GE的AW 4.0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采用(CDT)重建算法,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成像方法获得肾脏图像,再在冠状面上进行直线距离测量及三维平面上的倾斜度测量.结果尸体上左右肾上极平对第12胸椎体的分别占85.6%与76.0%,两肾下极平对第3腰椎体的分别占84.0%与85.6%;左肾位置高于右肾的男性占46.9%,女性占51.7%,右肾高于左肾的则分别占27.1%与27.6%,两肾同高的分别占26.0%与20.7%;左肾的长、宽、厚及上、下极-中线距在男、女性分别是9.44与9.16cm、4.35与4.12cm、3.91与3.87cm、4.06与3.94cm、6.06与5.66cm,右肾的为8.96与8.94cm、4.51与4.36cm、3.67与3.69cm、4.23与3.98cm、6.16与5.18cm;两肾的内侧倾角分别是16.32°与15.24°及15.99°与15.08°,后倾角分别是16.86°与16.53°及16.19°与16.01°,前倾角分别是41.24°与40.98°及41.42°与41.00°.在活体各相应数值分别为68.3%与65.0%、71.5%与64.2%、46.0%与50.0%、25.3%与25.0%、28.7%与25.0%;10.05与9.93cm、4.76与4.61cm、3.97与3.91cm、3.74与3.41cm、6.47与5.59cm;9.90与9.72cm、4.45与4.42cm、3.91与3.84cm、3.65与3.24cm、6.49与5.61cm;17.64°与15.34°及17.94°与15.33°、16.87°与16.54°及19.13°与17.97°、40.84°与40.78°及41.64°与39.09°.结论①两肾的高度,上极在多数人平对第12胸椎体,下极多平对第3腰椎体;②左肾在多数人高于右肾,但有25%的人右肾比左肾高;③在生活状态肾的位置、大小与在尸体上所见存在差异;④肾在三维空间的三个轴上均有倾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新鲜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患者的X线片及CT平扫和三维重建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23处.术中另发现5例患者各有1处术前影像资料漏诊的周围骨折,合并存在的周围骨折共28处。其中单凭X线片确诊齿状突骨折5例,检出率25.0%(5/20),合并周围骨折2处,检出率7.1%(2/28);CT平扫及三维重建确诊齿状突骨折20例,检出率100%(20/20),发现23处周围骨折,检出率82.1%(23/28)。结论: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能作出较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与X线片相比明显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建议对怀疑有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上腺巨大肿瘤手术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64层螺旋CT机,对超声或CT平扫提示腹膜后肾上腺区域8~15 cm的巨大占位性病变的8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38.2岁,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利用获得的横断影像进行影像后处理. 结果 7例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占位明显,与周围的结构分界清楚,并发现常伴有一支或多支起源不同的供血动脉与肿块相连.7例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随访3~12月未见肿瘤复发;另1例双侧肾上腺区域巨大肿块伴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选择了放疗和化疗. 结论 应用MSCT对肾上腺巨大肿瘤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及影像后处理,不仅为肾上腺巨大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对肾上腺巨大肿瘤术前的评估、术中的指导及术后的评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结肠CT仿真内镜成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CT仿真内镜(CTC)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在4段新鲜离体猪结肠的不同位置植入0.5~2cm大小、形态各异的4小块肌肉或淋巴组织模拟病变;先后在充气和灌注2.5%的泛影葡胺溶液后采用GE公司64层螺旋CT以不同的毫安和螺距比的组合进行50cm范围的4次扫描,观察并比较每段结肠及其病变在不同状态下随扫描条件、观察阈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每段结肠及其病变随毫安的缩小和螺距比的增大,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同步降低,两组图像的质量都变差,CTC观察阈值的范围逐渐变窄,肠内壁在观察阈值范围的中间区域平滑,向两端的伪影逐渐增多,但4个模拟病灶通过改变观察阈值都可以被发现。充气组随着观察阈值的逐渐降低,肠壁逐渐变厚而管腔逐渐缩小,突入肠管的致密病灶逐渐增大,而扁平病灶及小结节灶在观察阈值范围的中间区域较两端显示更清楚;灌注泛影葡胺组与此相反,并且图像质量更差。结论结肠内的充填物及扫描条件对结肠CTC的成像有影响,但其成像效果可以通过改变观察阈值来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MSCT脑血管成像探讨Willis环完整性与环上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拟诊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的CTA检查资料,基于轴位薄层图像、VR、MIP及MPR图像,观察Willis环形态结构及环上动脉瘤发生情况。根据Willis环完整性分为Ⅰ型(Willis环完整)、Ⅱ型(前循环完整但后循环不完整)、Ⅲ型(前循环不完整但后循环完整)及Ⅳ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80例中,Willis环分型为Ⅰ型118例(118/580,20.34%)、Ⅱ型344例(344/580,59.31%)、Ⅲ型25例(25/580,4.31%)、Ⅳ型93例(93/580,16.03%)。Ⅰ~Ⅳ型患者中Willis环上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16.10%(19/118)、14.83%(51/344)、32.00%(8/25)、23.66%(22/93)。不同类型Willis环患者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3,P=0.046)。不同性别间Willis环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1,P=0.006),且女性Willis环上动脉瘤发生率高于男性[25.00%(63/252)vs 11.28%(37/328);χ~2=18.80,P0.025]。结论多数Willis环结构并不完整,不完整的Willis环更易发生动脉瘤,且女性动脉瘤发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在儿童头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个水模进行CT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分别为200、180、160、140、120和100 mA,ASiR比例分别设置为0、10%、20%、30%、40%、50%,采用FBP和ASiR迭代重建两种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条件下图像CNR、SNR和图像噪声。将80例接受头部CT扫描的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FBP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试验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40 mA,分别采用FBP和ASiR两种重建法进行图像重建;将重建后的图像分别记为试验FBP亚组和试验ASiR亚组;对两组中图像的CNR、SNR、图像噪声、CTDIvol、DLP、ED进行比较。结果 水模研究中,采用ASiR(30%)、管电流140 mA、ASiR算法重建图像的SNR、CNR及空气噪声值与管电流 200 mA、FBP重建图像最为接近。对照组与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图像噪声、灰白质CNR和灰质S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噪声、灰质SNR、灰白质CNR均优于试验FBP亚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采用ASiR重建算法的头部CT扫描,既可降低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又保证了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