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有效利用放疗科日常运行中产生的临床数据,基于科室已有网络资源实现放疗信息无纸化,提高放疗流程质控水平。方法 分析科室放疗流程及所需文档,运用基于SQL数据库的报表工具Report Builder,对放疗科已有网络Aria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开发报表实现患者现有放疗文档的电子化;运用PDCA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并设计相应报表量化指标,从而提高流程质控水平。结果 自2020年全面实施以来,科室实施放疗两千余人次,患者放疗信息一次登记后全部文档实现网络存档和查询。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制定了13个日常统计报表、5个季度和3个年度统计报表,通过报表统计使用报表前后3个月的放疗前等待时间由16.2 d缩短至14.8 d,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患者治疗进度,及时发现12例中断治疗的患者。结论 通过报表工具的信息提取能够实现放疗全流程信息网络化和患者放疗数据电子化,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和沟通效率,科室能够根据报表数据实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放疗的效率和质量。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梁辉  倪婕 《浙江医学》2023,(24):2577-2581+2594
多发性硬化(MS)是青壮年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的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可导致髓鞘和轴突损伤。关于MS的发病机制有很多报道,B细胞耗竭疗法(如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应用)提示了B细胞在触发MS疾病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对近年来B细胞在M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进行述评,以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MS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研究紫草素对内异症小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究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鼠嵌合内异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紫草素大、中、小剂量组,另设PBS阴性对照组及达菲林阳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用药前后移植人子宫内膜VEGF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剂量紫草素均抑制VEGF表达,大、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达菲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异位内膜血管新生,阻止其种植和生长而治疗EMs。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雌激素与其受体(ER)结合后调节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而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因此,ER的变化可能影响雌激素生物学效应。近年研究表明,ER基因多态性与EMs发病存在相关性。研究ER基因多态性与EMs的相关性对揭示EM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治疗、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就ER基因多态性与EMs发病相关性做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得到合理可行的单细胞模型建立方法,建立更加接近真实细胞的Monte Carlo计算模型。方法:采用具有肿瘤细胞代表性的人口腔上皮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经培养和染色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分析处理得到体素模型数据,在Geant4中建立模型并分别计算细胞核与细胞质内的平均比能。结果:在综合考虑计算时间和计算精度的情况下对7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将图像分辨率设为0.3μm-0.4μm范围内,用200个3 MeV的α粒子对单细胞模型进行照射,得到细胞核内单个粒子击中细胞的平均比能均值为0.209 Gy;细胞质内单个粒子击中细胞的平均比能均值为0.044 Gy。结论:本文中建立单细胞体素模型的方法切实可行且通用性强;细胞核的密度与细胞形态对模型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倪婕  侯王君  庄慧魁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22,39(12):1554-1558
血浊理论是王新陆教授针对现代医学疾病谱的变化,在检测手段提示的实验室指标异常而患者尚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创造性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临床辨证体系。运用血浊理论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眩晕症进行早期干预,可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庄慧魁教授基于导师王新陆教授的血浊理论,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创制出对眩晕症有明显疗效的化浊通络定眩汤,本文就该方对后循环TIA眩晕症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现有放疗流程工作中信息沟通不通畅、任务分工不明确、患者来回奔波等诸多的实际问题,设计放疗流程管理系统以提高放射治疗的效率和质量。方法 系统采用B/S架构,服务端使用Python3.7和Django2.2.7框架完成放疗预约、放疗设备质控、放疗计划验证等模块的开发和发布。并结合科室现有的Aria系统完成放疗流程、数据报表模块的设计。使用MySQL作为系统的数据库,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实现人机交互。统计分析系统应用前后的预约等待时间、计划完成时间、放疗排队放疗时间对比情况。结果 系统应用后,患者的预约等待时间、计划完成时间、放疗排队时间分别为(5.50±1.05)d、(2.70±0.82)d、(15.16±3.39)min,显著低于系统应用前的(10.67±2.16)d、(5.50±1.03)d、(41.80±12.72)min,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开发提高了放射治疗的工作效率,大大减轻放疗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放疗流程的规范化使得放疗数据标准化,对数据的回顾性分析可推动临床和科室科研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TCAB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化学合成3条靶向TCAB1基因的siRNA,转染HEK-293T细胞,24h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筛选有效siRNA,其对TCAB1mRNA有明显抑制作用。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TCAB1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XhoI和HpaI酶切后的LV1载体[含U6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产生LV1-shRNA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LV1-shRNA、pRev、pVsvg、pcgv四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HEK-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分别于转染后48h、72h收取病毒上清,感染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进行RT-qPCR检测TCAB1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LV1-shRNA干扰效率。结果 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TCAB1 shRNA的慢病毒载体LV1-shRNA。结论成功构建TCAB1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其转染ESC细胞后显著抑制了TCAB1的表达,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23岁,G1P0,因"停经37+4周,血压升高5天,见红3h"于2012年10月17日入院待产。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律,4天/30~60天,LMP 2012年1月28日,停经11+周B超估计胎儿约8周,停经14周B超估计胎儿约11+周,预产期后推3周,现妊娠34+4周。10月12日患者BP 130~150mmHg/82~98mmHg,尿蛋白(++),给予口服硝苯地平及盐酸拉贝洛尔。10月17日晨患者见红,无腹痛、未破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