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用生物力学传感器测量同一手法术者对患者患侧肘关节实施拔戳揉捻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生物力学参数并研究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同时采集患者个体特征学参数,分析不同患者个体特征对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拔戳揉捻手法各阶段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结果,旋后揉捻力(31.17±2.99) N,屈曲拔按力(44.99±2.38) N,旋前揉捻力(31.03±2.75) N,拔直戳按力(48.75±2.09) N,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旋后揉捻力与旋前揉捻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屈曲拔按力与拔直戳按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患者个体特征参数与手法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体重与旋后揉捻力间呈显著相关,患者肘部压痛值与屈曲拔按力存在显著相关,患者病程与拔直戳按力呈显著相关。结论: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在体操作力大小具有一定的标准,手法各阶段术者操作的作用力趋势具有系统性,患者的体重、患肘压痛情况与病程是影响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椎体后凸成形:采用椎体内置入气囊的方法通过扩张使椎体复位,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隙,减小骨水泥注入所需的推力,使骨水泥在椎体内不易流动,可有效解除或缓解疼痛、恢复病椎高度,但临床发现仍存在骨水泥渗漏等风险。 唑来膦酸:椎体后凸成形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然而如何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状况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唑来膦酸是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再发骨折风险,改善骨折患者的功能评分。 背景:临床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和循证学依据,因此目前对于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尚无明确定论。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在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及CBM、PubMed、Cochrane等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治疗方式为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对照组治疗方式为椎体后凸成形,时间截止至2019年9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逐个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5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患者175例,对照组患者184例;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12个月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MD=0.12,95%CI(0.08,0.17),P < 0.000 01],治疗后6,12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0.46,95%CI(0.18,0.75),P=0.002;MD=0.85,95%CI(0.20,1.50),P=0.01],治疗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MD=6.59,95%CI(4.77,8.41),P < 0.00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骨折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2,95%CI(0.08,0.59),P=0.003;OR=0.18,95%CI(0.07,0.50),P=0.000 8];两组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65,95%CI(-0.27,1.56),P=0.16;MD=-0.60,95%CI(-2.45,1.25),P=0.53];③结果表明与单独应用椎体后凸成形相比,唑来膦酸联合椎体后凸成形在提高骨密度值、减少椎体骨折再发率、改善患者远期临床症状、预防骨水泥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后期仍需大量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充足的证据。 ORCID: 0000-0001-8871-3539(李凯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联合案例教学法(CBL)与讲授式教学法(LBL)在骨伤科临床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学中的质量评价对比。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72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人采用MOOC联合CBL教学法,其余36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中医骨伤科实践技能成绩、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及教学效果。结果 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2组学生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骨伤科临床实践技能成绩、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MOOC联合C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中医骨伤临床技能水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培养临床思维,增强学生临床信心及医患沟通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传统清宫正骨手法中常用手法三搬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LDH患者60例,按照数字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清宫正骨手法推拿和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单用清宫正骨手法治疗,3d治疗1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生活症状评分及JOA临床体征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搬法联合刺络放血治疗LDH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清宫正骨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清宫正骨腰部练功法“摇椅势”的动作规范。方法:选择10位男性健康志愿者,经过统一培训后进行清宫正骨腰部练功法“摇椅势”动作锻炼。通过运动捕捉系统及分析软件提取志愿者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学指标,通过分析、总结确定清宫正骨腰部练功法“摇椅势”的动作规范。结果:纳入的10位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25~29岁,中位数26.5岁;身高173~183 cm,中位数175.5 cm;体质量指数20.53~23.96 kg·m-2,中位数22.5 kg·m-2。志愿者完成“摇椅势”的动作总时长为(6.21±1.57)s;处于“抱膝位”时的头部垂直位移为(592.56±47.03)mm,膝部垂直位移为(329.00±49.78)mm,踝部垂直位移为(158.28±56.56)mm,腰部前屈角度为12.09°±4.35°,髋关节屈曲角度为49.13°±7.23°,膝关节屈曲角度为91.81°±10.24°;在腰部屈曲阶段,志愿者头部垂直方向的线速度为(387.89±119.83)mm·s-1,头部屈曲角速度为(1.234±0.369)r...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独活寄生汤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炎症介质及活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为该方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循证学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到2021年3月。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1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疗效方面[RR=1.22,95%CI为1.15~1.28,P=0.000];在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方面,白细胞介素-6(IL-6)[SMD=1.28,95%CI为0.71~1.85,P=0.00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1.12,95%CI为0.81~1.42,P=0.00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SMD=26.10,95%CI为9.72~42.48,P=0.002];在改善障碍方面,视觉模拟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男36例,女60例;年龄28~60(41.20±5.50)岁;病程1~14(5.24±1.35) d;予理筋拔戳揉捻法配合肘关节练功法治疗,隔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96例,男33例,女63例;年龄26~60(43.35±7.75)岁;病程1~14(5.86±1.48) d,予外用扶他林配合护肘关节固定治疗,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11、13天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HSS)、肘关节旋前及旋后角度、腕关节掌屈及背伸角度、肘关节压痛,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2 (Hospital for Surge...  相似文献   
8.
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是骨伤科常见疾病,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孙树椿教授为清宫正骨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他主张从“筋”“骨”两方面认识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提出对该病的诊断应“以痛为腧,手摸心会,影像为辅,病证合参”;认为治疗该病的关键是纠正关节紊乱、解除滑膜嵌顿,应遵循“筋骨并重、骨正筋柔、轻巧柔和”的原则进行手法治疗,且后期要重视功能锻炼以稳固筋骨结构。本文对孙树椿教授诊治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侯晓宙  王平  殷京  陈帆  杨满红  张清 《天津中医药》2022,39(9):1111-1113
腰痛在临床越来越常见,往往反复发作,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都产生了严重影响。腰痛的病因多认为风寒湿痹阻经络、湿热蕴蒸、瘀血阻络等病因导致。腰痛常常为慢性病程,痰瘀互结更是腰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关键。孙树椿教授认为慢性腰痛需从“痰、瘀”论治,腰痹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腰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脊柱退行性疾病以颈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清宫正骨流派具有完备的诊疗体系,认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机主要为筋骨失衡;治疗上主张手法以摸法为纲、轻巧柔和为要,用药以气血辨证为先、内服外敷兼顾,练功以动为主、动静结合。本文概述了清宫正骨流派对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认识,对清宫正骨流派诊疗体系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