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多、现代学科数量增加、解剖学内容不断充实而学时减少的问题日渐凸显。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必然的趋势[1] 。高科技设备的引入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逐渐普及 ,为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讲授较多的知识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手段 ,即计算机辅助教学[2 ] 。在编制电子讲稿时 ,多种软件都能够满足基本需要 ,但仍各有其侧重点。本文以人体解剖学的形态学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结合使用中的感受 ,对用三种目前流行的软件编制、演示解剖学讲稿的特点谈谈自身的体会。编写人体解剖学电子讲稿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正常婴幼儿、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骨皮质发育的横向观察,了解小儿骨质皮发育的规律。方法 市效农村健康婴儿,城区婴幼儿、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共1017例摄右手腕正位X光片,测量第二掌骨中点横径及内径,用Microsoft Excel97软件计算出骨皮质厚度、皮质指数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从1岁组到15岁组男、女童骨皮质厚度分别增加了3.06mm及2.89mm,平均年增幅分别为4.0%及4.3%;婴儿期平均年增幅分别为8.2%及6.9%,从幼儿期到学龄前儿童分别为2.3%及2.0%,11.0~13.0岁组女童为10.7%,13.0~15.0岁组男童为7.8%。农村地区1岁组婴儿第二掌骨中点横径同城区婴儿基本相同,但平均骨皮质厚度低0.39mm(P〈0.001)。结论 骨皮质厚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婴儿期及青春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 ( Central nervoussystem;CNS)历来是人体解剖学课教和学中都比较棘手的难题。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多数院校仍然还是采用大量的模型、图片 ,配以少量的真实标本 ,对 CNS进行分段式的教学。即使采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的方式 ,学生对 CNS的内部结构 ,特别是对 CNS内部结构的上、下联系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联系和 CNS与临床的联系缺乏感性的认识 ,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学习完 CNS后 ,教师通常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临床病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以期达到结合临床、复习、巩固所学过的…  相似文献   
4.
5.
本教研室于97级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对临床医学专业6个教学班167人(少数民族学生成绩未列入统计)和医技、法医、妇幼、护理专业共4个教学班122人(全部为汉族学生)分别施行加强讨论课与传统教学两种教学方法。为初步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有关方面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培养的异同,作者将两者的期末成绩按下述几个方面作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总平均成绩、及格率和选择题成绩水平相当;问答题平均成绩、名词解释题成绩中传统组明显优于加强讨论课组;标本题成绩中加强讨论课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分析结果提示加强讨论课和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有关知识的掌握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方面各有所长。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方法教学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开设局部结构讨论课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下,以下问题特别值得关注:①学生能否较好地掌握所讨论的局部结构知识、能否将从有限的数个局部的讨论中学得的方法由点及面地应用于其他局部结构的理解、归纳,进而有序地对这些局部乃 至整体结构关系予以正确的表述?②加强讨论的教学模式的施行是否需要创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的考试方法?讨论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改过程中需要改进或修正之处,以使其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需要、得到健康顺  相似文献   
6.
桡骨下端骺线与骺软骨板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积累国人桡骨下端骨成熟情况的年龄变化资料,作者在成都地区拍摄的108个正常人左侧手腕部后前位X线片上,对桡骨下端的骺线与骺软骨板进行了观测。结果:1.骺软骨板完整,即尚未形成骺线者,男:18岁15.38%,17岁46.63%;女:18岁4.17%,17岁6.67%。已形成骺后者,男:18岁65.39%,17岁28.57%;女性:18岁91.67%,17岁80.00%。2.全部骺线的内侧端都是位于桡骨的尺切迹关节面内。3.骺线至桡骨腕关节面的垂直距离,男平均为7.05mm,女为5.88mm。4.同性别的18岁组与17岁组比较,各项测量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和女比较,各项测量结果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且都是男大于女。  相似文献   
7.
局部解剖学有2/3 的时间是在实验室内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解剖学实验指导(解剖操作),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解剖标本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解剖操作"实际上是给学生介绍探索、获取人体形态结构知识的"方法",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方法"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更好地发挥,且能终身受益.作者仅以股前内侧区局部解剖为例,围绕如何更好地保留、暴露和识别有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等问题,对皮肤切口、深筋膜及其所形成结构的解剖、肌和神经血管的有关解剖的"方法和步骤",提出自己肤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