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创弹性髓内针固定方法治疗大龄儿童移位型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9~15岁,平均12. 6岁。38例患者采用麻醉状态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1、2、3、6、9、12个月分别复查尺桡骨X射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在未发生延迟愈合情况下均要求患者术后6~9个月返院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平均手术时间58 min、出血量10 m L,平均住院时间5 d,所有伤口均一期甲级愈合。1例患者出现伸肌腱激惹征,在内固定取出后消失,无患者出现肘关节、腕关节僵硬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对于大龄儿童不稳定型尺桡骨双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第1~5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注射液400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120mg/m2。每21天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8.0%、72.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8.0%、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36.0%、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蛋白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0.0%、45.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0.0%、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皮片游离植皮术在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难愈性创面患者352例,经创面处理,基础病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创面肉芽新鲜后,视创面部位行自体表层皮片联合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术,用烧伤敷料加压包扎。结果:352例患者,322例行一期清创植皮,30例行一期清创、二期植皮,其中340例植皮后超过90%皮片存活,创面愈合或接近愈合后出院,12例植皮后有小于1/3~1/2皮片未成活,经换药或补植后,创面愈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6±2) d,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9±3) d。结论:自体皮片游离植皮术有助于难愈性创面愈合或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验证瘢痕疙瘩Fb中是否存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SK)和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异常表达,观察青蒿琥酯对二者的影响.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患者手术后废弃的瘢痕疙瘩样本15个和正常皮肤组织样本12个,采用组织微粒贴壁法行Fb原代培养,取第3~8代细胞用于实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2种Fb中CASK和ID1的表达,瘢痕疙瘩Fb用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不同时间,通过噻唑蓝比色法确定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作为后续实验药物干预浓度.选取正常皮肤Fb设为正常对照组(添加培养液处理),收集瘢痕疙瘩Fb分为瘢痕对照组(添加培养液处理)及瘢痕给药组(添加含IC50青蒿琥酯的培养液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Fb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Fb中CASK和ID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 结果 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Fb中均存在CASK和ID1表达,选择75 mg/L青蒿琥酯为后续实验干预浓度.(1)G0/G1期和G2/M期的细胞百分比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8.064、163.840,P值均小于0.01).其中瘢痕给药组G0/G1期为(91.4±1.4)%,明显高于瘢痕对照组的(80.7±0.3)%和正常对照组的(82.4±0.6)%(t值分别为12.740、9.872,P值均小于0.05);G2/M期为(6.9±0.3)%,明显低于瘢痕对照组的(13.7±0.3)%和正常对照组的(12.7±0.8)%(t值分别为43.702、12.276,P值均小于0.05).(2)早晚期细胞凋亡率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1.879、4710.862,P值均小于0.01).其中瘢痕给药组早期凋亡率为(7.1±1.0)%,明显高于瘢痕对照组的(2.6±0.4)%和正常对照组的(2.7±0.3)%(t值分别为7.974、7.767,P值均小于0.05);晚期凋亡率为(14.9±0.3)%,明显高于瘢痕对照组的(2.3±0.3)%和正常对照组的(2.5±0.4)%(t值分别为72.882、69.792,P值均小于0.05).(3)瘢痕对照组CASK基因表达量为0.658±0.024,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76±0.008(t =28.997,P<0.01);瘢痕给药组的基因表达量为0.855±0.008,较瘢痕对照组上升(t=13.549,P<0.01).瘢痕对照组CASK蛋白表达量为0.067±0.007,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179±0.015(t=12.042,P<0.01);瘢痕给药组为0.132±0.010,较瘢痕对照组上升(t=9.498,P<0.01).(4)瘢痕对照组ID1基因表达量为0.416±0.00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7±0.020(t=8.299,P<0.01);瘢痕给药组为0.217±0.009,较瘢痕对照组下降(t=32.417,P<0.01).瘢痕对照组ID1蛋白的表达量为0.789±0.03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66±0.029(t=16.341,P<0.01);瘢痕给药组为0.114±0.006,较瘢痕对照组下降(t=33.978,P<0.01). 结论 推测CASK和ID1参与了瘢痕疙瘩Fb的增殖过程,青蒿琥酯抑制瘢痕疙瘩Fb增殖的机制可能与上调CASK和下调ID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联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头骨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儿童移位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14岁,平均(10.68±1.35)岁。按Mason分型其中Ⅱ型23例,Ⅲ型7例。30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联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法手术,术后石膏固定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射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Metaizeau评分系统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6周,肘关节Metaizeau评分结果:优2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6.7%;评价指标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移位型儿童桡骨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联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法,具有创伤小、固定稳定、愈合快、功能优良等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