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人咽喉部乳头状瘤组织中乳头状瘤病毒(HPV)壳蛋白抗原及DNA序列,探讨HPV感染与咽喉部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及DNA斑点杂交技术。结果:22例乳头状瘤组织HPV抗原阳性率455%,HPVDNA阳性率50%,并与组织学观察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实验结果提示,人咽喉部乳头状瘤的发生和发展与HPV感染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叶酸干预对食管贲门癌前病变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叶酸对食管/贲门各级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EC)高发区普查发现的384例食管/贲门正常及各级癌前病变居民进行为期1年的叶酸和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最终58位参与者(叶酸组30位,对照组28位)符合分析条件.结果:膳食补充药剂后叶酸组食管各级癌前病变好转率为50%(15/30),低于对照组的64%(18/28);无变化率为40%(12/30),高于对照组的21%(6/28);而恶化率为10%(3/30),低于对照组的14%(4/28),X2=2.349,P>0.05.叶酸组贲门各级癌前病变好转率为20%(6/30),低于对照组的17%(5/28),无变化率为23%(7/30),低于对照组的50%(14/28);而恶化率为17%(5/30),低于对照组的21%(6/28),X2=4.376,P>0.05.结论:未观察到叶酸干预对食管/贲门各级癌前病变有明显影响,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相似文献   
3.
用免疫组化及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壳蛋白抗原及HPV6、11、16、18型DNA。结果显示,5例正常粘膜、15例声带息肉HPV抗原及DNA检测均阴性。11例乳头状瘤HPV抗原与HPVDNA阳性率均为45.5%。22例鳞状细胞癌HPV抗原阳性率为22.7%,HPVDNA阳性率为27.3%。乳头状瘤HPV检出率与组织学检查的结果相符。结果提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与HPV感染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消化道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消化道平滑肌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147例消化道平滑肌瘤临床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奥辛蓝.沙红染色,Sanger测序检测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状态。结果患者年龄13~82岁,平均年龄52岁。男女比例接近1:2。发生于食管100例,胃20例,小肠12例,结直肠15例。组织学上卵圆形或梭形肿瘤细胞呈条束状或编织状排列。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及h-caldesmon,CD117与DOG1阳性且奥辛蓝-沙红染色阴性的分支状细胞散在分布于肿瘤内,该类细胞见于100%(100/100)食管平滑肌瘤、80%(16/20)胃平滑肌瘤、3/12的小肠平滑肌瘤,所占比例1%~30%不等,而不存在于结直肠平滑肌瘤中。16例CD117与DOG1阳性且奥辛蓝-沙红染色阴性细胞比例≥20%的平滑肌瘤均未检测到C—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结论ICC普遍存在于食管、胃及小肠平滑肌瘤中,不能因为肿瘤细胞表达CD117与DOG1而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必要时可借助分子检测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蛋白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探讨DNA-PKcs蛋白的表达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1例食管癌患者DNA-PKcs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DNA-PKcs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8%、63.4%、51.2%;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DNA-PKcs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DNA-PKcs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期无关,与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DNA-PKcs蛋白表达高于中分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PKcs蛋白表达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表达不同,DNA-PKcs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可能成为制定食管癌个体化放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移行粘膜细胞核DNA及核形态计量的改变意义。方法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MSP)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TM)和正常人大肠粘膜进行上皮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及细胞核形态计量测定。结果TM上皮细胞核DNA大于4C的异倍体细胞明显增多,占58.4%,反映TM上皮细胞增生活跃。TM上皮细胞核面积及核周长介于正常上皮细胞与癌细胞之间,与后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反映TM上皮细胞核有一定的异型性。结论TM核异常有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中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及意义任景丽祝庆蕃0引言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在食管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1方法收集食管癌手术标本54例,分别取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22例,另取手术切端(距癌灶5cm以上)15例作正常对照.全部标本经10%福尔...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化及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壳蛋白抗原及HPV6、11、16、18型DNA《结果显示,5例正常粘膜、15例声带息肉HPV抗原及DNA检测均阴性。11例乳状状瘤HPV怕与HPVDNA阳性率均为45.5%。22例鳞状细胞癌HPV抗原阳性率为22.7%,HPVDNA阳性率为27.3%,乳头瘤HPV检出率与组织学的检查的结果相符。结果提示咽喉部乳头瘤及鳞状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