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取生后两天、两周和两月的雄性Wistar大鼠双眼上直肌,进行硝酸银染色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用光镜观察大鼠眼上直肌神经在生后的发育情况。在大鼠生后两天时,动眼神经的分支从眼上直肌的中后三分之一交界处由眶面进入该肌,它向该肌的球面区发出细小的神经纤维束,这些神经束抵达同一条肌纤维上。眶面层神经纤维细小,单条并且平行于肌纤维方向走行。此时,眼上直肌对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着色浅,反应区未形成某一特定轮廓,说明此时运动神经的发育是不成熟的。在生后两周时,动眼神经的分支开始向眼上直肌的眶面层发出神经纤维;球面区中的神经纤维有明显的粗细两种。这时眼上直肌中的运动神经轴索对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反应,出现葡萄状运动神经末梢及斑点状运动终板的雏形。生后两月时,眼上直肌中出现了肌梭及典型的葡萄状运动神经末梢和斑点状运动终板。生后两周是大鼠睁眼初期,由此可见,大鼠从闭眼至睁眼的时期,是运动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运动神经形成一些特定神经末梢,而睁眼后运动神经的发育主要在此基础上运动神经末梢日趋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2.
大鼠嗅球和鼻腔嗅粘膜成鞘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大鼠嗅神经成鞘细胞在嗅球和嗅粘膜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结构特征,研究其与中枢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Luxol固蓝染色、Mallory染色和NGFRp7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嗅球纤维层的成鞘细胞随神经纤维呈纵向排列,在嗅小球层的成鞘细胞则围绕着嗅小球环行排列。在嗅粘膜的成鞘细胞位于柱状上皮深方,沿基底膜分布。成鞘细胞的胞体为细长梭形,有较长的突起,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在嗅小球周围或嗅粘膜内的成鞘细胞呈NGFRp75免疫反应阳性。在电镜下,嗅球成鞘细胞的纵断面上可见其胞体呈长梭形,细胞核为不规则形,核仁清晰。在胞体的周围有大量的平行神经纤维纵向排列,在放大的横断面上,可见在1个成鞘细胞的细胞核周围有数根神经纤维被胞质包裹在一起。结论:嗅成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分布于嗅球的纤维层、嗅小球层和嗅粘膜内。嗅神经成鞘细胞的胞体细长,有较长突起,其轴系膜紧密包裹成束的无髓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3.
成年大鼠嗅球和鼻腔嗅粘膜成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珂  周长满  于恩华 《解剖学报》2002,33(5):488-491
目的 在嗅球成鞘细胞 (OECs)移植到脊髓可有助于损伤神经纤维再生的基础上 ,分别对嗅球和嗅粘膜的OECs进行培养 ,探索自体嗅粘膜作为OECs供体的可能性。 方法 根据OECs、成纤维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贴壁时间的不同 ,采用差时贴壁方法分离出OECs,培养 14div后进行NGFRp75和GDNF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 按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性 ,培养的嗅球和嗅粘膜OECs可分为 3类 :双极细胞、三级细胞和扁圆细胞 ,其中以双极细胞最多。嗅粘膜的双极成鞘细胞的突起更加细长。 结论 差时贴壁细胞分离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成鞘细胞分离方法。鼻腔嗅粘膜OE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特性与嗅球OECs基本相同 ,本实验为临床开展自体嗅粘膜OECs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 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s)是与 G蛋白耦联的受体 ,目前已克隆出 8种不同编码的基因 [1 - 5 ] 。根据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信号转导的机制以及对激动剂的选择性 ,可将其分为 G- 、 G- 和 G- 三组。 G - 组包括 m Glu R1 和 m Glu R5 ;G - 组包括m Glu R2 和 m Glu R3;G- 组包括 m Glu R4、m Glu R6 、m Glu R7和 m Glu R8。目前研究表明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神经突触传递的调控、突触发育的可塑性、长时程增强效应 (L TP)、长时程抑制效应 (L TD)、学习记忆、神经元退化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一氧化氮在听源性惊厥点燃中的作用,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分析,了Wistar种系的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惊厥和点燃听觉核团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差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金黄地鼠上丘生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密度变化,为研究发育期间神经细胞死亡现象提供依据。②方法用石蜡切片,Nissl染色,标准细胞剖面计数等方法,对生后12h,2,5,10,15日龄及成年金黄地鼠各发育阶段上丘细胞密度的变化进行了观察。③结果金黄地鼠上丘生后发育阶段的细胞密度变化可分为3级,第1级在新出生至5日龄为快速下降期,是3级中下降幅度最大且速度最快的1级;第2级在5~15日龄为缓慢下降期;第3级在15日龄后至成鼠阶段为稳定下降期。④结论细胞密度下降的原因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自然发生的细胞死亡、细胞间联系的增加及轴突的发育加速、视觉功能的日趋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8.
Nogo受体(N-20)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Nogo受体(NgR)在Wistar大鼠视神经(ON)损伤后视网膜各层的表达变化及分布规律,为Nogo蛋白抑制中枢神经再生的理论提供形态学依据。本实验各组动物均采用眶内眼球后2 mm ON切断术,术后动物分别存活3 d和7 d后取视网膜固定、冰冻后做水平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NgR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gR在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3层有表达;在切断ON后实验各组有强烈表达;各组在损伤ON和移植神经组织后存活3 d时也有强烈表达,至7 d时表达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NgR在大鼠ON损伤后视网膜的表达位于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网层;其表达程度与移植物的种类有关,并可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嗅球的成鞘细胞(OECs)移植到脊髓损伤处可形成细胞链,引导新生神经纤维的生长,有助于神经传导束的修复。目的:Nogo蛋白是具有抑制轴突再生的一种蛋白。观察Nogo蛋白在OECs中亚细胞水平的表达部位,研究Nogo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Disector技术的突触数密度定量研究方法;利用Visual Basic语言计算机辅助的突触数密度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连续超薄切片技术和航向电镜技术观察并记录位于同一纵轴上的神经毡,选取已知距离的相邻平行电镜照片构成Physical Disector,依据Disector原理计算突触的数密度;以Visual Ba-sic4.0为开发工具,在Windows95平台上开发基于Dise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