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多曲方丝弓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比较分析后倾弯多曲方丝弓、理想弓和 Ni Ti弓在无牵引力、长 类牵引力作用下的矫治效果 ,在此基础上研究多曲方丝弓的整体力学特性 ,揭示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特点 ,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1)无牵引力时 ,以第一、二前磨牙之间为界 ,多曲方丝弓矫治分别使前后牙向前后倾斜 ,且对前牙有压低作用 ;理想弓 (ss方弓 )与 Ni Ti弓矫治力的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 ,Ni Ti弓的作用更趋柔和 ,对前牙有轻微伸长作用 ,对后牙有一定压低作用 ,且使磨牙后倾、其余牙前倾。 (2 )长 类牵引时 ,三种弓丝对后牙的后倾作用有所增大 ,但 Ni Ti弓增加比例最大 ;多曲弓使切牙前倾 ,其余牙均向后倾 ;理想弓和 Ni Ti弓则没改变牙的倾斜方向。 (3)无论是预应力单独作用或预应力与牵引力同时作用 ,在牙根上产生的最大压应力均呈现出理想弓矫治时最大、Ni Ti弓居中而多曲弓最小。由此从理论上证明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有利于下颌 Spee氏曲线的整平和牙齿的个别调控 ;对牵引力的传递作用强 ;同时矫治力柔和持久。  相似文献   
2.
方丝弓矫治器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有限元方法建立方丝弓矫治器的力学分析数字模型。方法:采用powerSHAPE3040造型软件,在已有的下颌三维数字模型基础上,划出托槽槽沟中心平面(H)、颊面牙体长轴和托槽中心,以其为基准,构建下颌左侧牙列槽沟为0.018in(1in=2.54cm)的托槽模型。这些托槽在各牙位的槽底厚度相同,托槽槽沟在同一H平面。然后据此托槽和H平面构建出0.016in×0.022in的平直方丝模型。再用ANSYS分析系统将这些三维模型转化为三维有限元模型。牙、牙周膜、牙槽骨和托槽以4点四面体单元划分,弓丝以10点四面体单元划分。结果:获得下颌牙列及其托槽和平直方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托槽槽底带有转矩,所建平直方丝在H平面上与托槽槽沟均匀接触,因此初始状态彼此无作用力。结论:该模型初步建立了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固定矫治技术进行全牙列分析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支抗种植体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抗种植体是近年来国内外正畸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通过组织学研究的文献回顾,反映出支抗种植体微螺钉化、自攻化的发展方向。虽然种植支抗的加力时机尚有争论,但微螺钉存在骨结合,可即刻加力、长期应用,牙周损伤可自愈等新观点对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用于开He、Ⅱ、Ⅲ类错He的矫治,近来其治疗稳定性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治疗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牙槽补偿。各种力学研究从不同侧面阐明其降低负荷挠曲率,从而能产生轻而持续的矫治力、更有效地传递牵引力。将该技术运用到Ni-Ti方丝上的临床研究也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5.
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gsis,简称Dog或DO)是使用某种机械装置,产生一定程度的持续性牵引张力,作用于离断骨骼,使之得以延长和重塑。1992年MCCarthy应用口外入路的装置成功地矫治了4例儿童的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症,从而为颌面先天畸形的矫治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1997年Polley和Figueroa首次报道运用颅骨外固定式牵引成骨器(RigidExternal Distraction,简称RED),向前牵引上颌骨。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能有效向前牵引颌骨等明显优点,特别适用于早期矫治面中部发育畸形。由于先天性唇腭裂所造成的上颌严重发育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口腔正畸科和口腔外科临床医师,而传统的矫形面具牵引和上颌前移手术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本文报道了颅骨外固定式上颌牵引成骨术(简称RED-Dog)在唇腭裂正畸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快速扩弓的断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快速扩弓过程中鼻上颌复合体各层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4例恒牙期的UCLP患者 (平均年龄 14岁 )进行快速扩弓 ,扩弓前后对鼻上颌复合体CT扫描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CT图像进行裂隙大小和组织密度分析。结果 :裂隙面积扩大大于鼻底和口腭部 ,各层灰度梯度在扩弓后都有所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快速扩弓后 ,扩大最显著的位置在裂隙中央 ,扩弓后没有骨质的沉积和软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快速扩弓的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快速扩弓过程中牙齿、颌骨的变化。方法 对8例恒牙期UCLP患者(平均年龄14岁)进行快速扩弓,扩弓前后摄头颅后前位定位片,描绘后测量各线距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代表鼻腔宽度、上磨牙间宽度、上颌基骨宽度的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扩弓时,裂侧以骨段位移为主,健侧以牙性移动为主;鼻腔有所扩大,同时,相关部位的对称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多曲方丝弓力学特性的理论力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从局部和整体两方面分析多曲方丝弓的力学特性 ,从数值上确定其负荷挠曲率的分布 ,并与ss方丝和NiTi方丝比较。方法 运用材料力学上的Castigliano定理 ,计算平直方丝和L型曲的负荷挠曲率。结果 多曲方丝弓各托槽间的LDR由前向后依次递减 ,在尖牙与第一前磨牙间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对LDR的降低作用最大。结论 从整个弓丝看 ,NiTi方丝的LDR更低 ,从局部分析 ,MEAW的力学特性更有利于传递牵引力和整平Spee氏曲线。  相似文献   
9.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用于开(牙合)、Ⅱ、Ⅲ类错(牙合)的矫治,近来其治疗稳定性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治疗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牙槽补偿。各种力学研究从不同侧面阐明其降低负荷挠曲率,从而能产生轻而持续的矫治力、更有效地传递牵引力。将该技术运用到Ni-Ti方丝上的临床研究也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快速扩弓过程中鼻上颌复合体各层的变化规律.方法对4例恒牙期的UCLP患者(平均年龄13岁)进行快速扩弓,扩弓前后对鼻上颌复合体CT扫描,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CT图像进行裂隙大小和组织密度研究.结果裂隙中央面积扩大大于鼻底和口腭部,各层灰度梯度在扩弓后都有所降低.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快速扩弓后,扩大最显著的位置在裂隙中央,扩弓后没有骨质的沉积和软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