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探讨内、外群体关系对核心厌恶刺激行为反应倾向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GNAT范式(The go/no-go association task)和主观评定方法探讨被试对内群体成员和外群体成员核心厌恶刺激的内隐和外显行为反应倾向。结果:实验一以血缘关系区分内、外群体,发现相对于外群体成员,被试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对内群体成员核心厌恶刺激表现出更弱的回避行为反应倾向。实验二以乡土关系区分内、外群体,发现相对于外群体成员,被试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对内群体成员核心厌恶刺激也表现出更弱的回避行为反应倾向。结论:内群体关系在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均显著减弱了个体对核心厌恶刺激的回避行为反应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考察不同注意资源水平下厌恶和恐惧情绪的记忆增强效应。方法:实验1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在注意资源充足条件下,个体对厌恶图片和恐惧图片的记忆效果;实验2采用注意分配范式,考察在注意资源相对宽松和相对匮乏两种条件下,个体对厌恶和恐惧两类图片的记忆效果。结果:实验1结果发现,在注意资源充足条件下,厌恶和恐惧图片的正确再认率都显著高于中性图片,且厌恶图片的正确再认率显著高于恐惧图片。实验2结果发现,当注意资源相对匮乏时,恐惧图片的正确再认率显著高于厌恶图片,然而,当注意资源相对宽松时,厌恶图片与恐惧图片的正确再认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恐惧与厌恶情绪的记忆增强效应受注意资源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长沙市5所大中专学校的40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有恒性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总分(标准回归系数为-0.168,t=3.18)、戒断退瘾反应因子(标准回归系数为-0.216,t=4.17)、耐受性因子(标准回归系数为-0.139,t=2.64)和时间管理问题因子(标准回归系数为-0.158,t=3.01)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幻想性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总分(t=2.47)、人际及健康问题因子(t=3.08)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乐群性人格特质对强迫性上网行为因子(t=2.14)、时间管理问题因子(t=2.41)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敢为性对人际及健康问题因子(t=2.42)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倾向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问卷(NEO-PI-R)、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调查了207名大、中学生被试。结果:①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神经质(N)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与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②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娱乐动机、学习动机、信息动机和交际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高者动机更强;③信息上网动机、娱乐上网动机以及神经质人格维度可以对网络成瘾倾向进行有效预测。结论: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永州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92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科室及不同医院类型之问的护士在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护士群体职业倦怠程度严重,在加强预防和矫治研究时,还应考虑组织情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现代生活对心理治疗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可现状是心理治疗的理论越来越多,但未能对其有深刻准确的认识,这对于心理治疗的长远发展甚为不利,本文对其原因做了一定的梳理与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1与心理治疗有关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心理治疗”,限定语种为中文。同时检索Pumbed数据库1981-01/1989-11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Psychotherapy”,限定语种为英文。并手工查阅相关内容的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心理治疗理论实质问题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52篇相关文章,参阅相关书籍5本。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7篇,在此基础上对心理治疗理论起作用的内在机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分析。资料综合:心理治疗的种类繁多,但其内在机制都未能超出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这几大西方主流心理治疗的范畴。人本主义疗法特点:强调人的主体性,引导来访者面向未来,以来访者为中心,主要是以意识的情绪体验方式起作用;精神分析疗法特点:否定人的主体性,认为人是非理性的,挖掘过去,以治疗者为中心,无意识的情绪体验方式;认知疗法特点:相信人是理性的,注重现在,以治疗者为主;行为疗法特点:人是非理性的,以治疗者为中心,通过行为影响心理,由外至内方向发挥作用;认知-行为疗法特点:兼具行为疗法与认知疗法两者的特点。结论:各疗法都能产生疗效,是因为不同治疗理论与方法中存在着共同的心理机制-患者认知的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整及行为的矫正。或通过情绪,或通过行为,或通过认知,最终达到认知-情绪-行为三者的和谐一致,这是各种表面看起来差异悬殊的心理疗法可以整合的基础。得出心理治疗理论应走整合发展之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现代生活对心理治疗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可现状是心理治疗的理论越来越多,但未能对其有深刻准确的认识,这对于心理治疗的长远发展甚为不利,本文对其原因做了一定的梳理与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1与心理治疗有关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心理治疗”,限定语种为中文。同时检索Pumbed数据库1981—01/1989-11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Psychotherapy”,限定语种为英文。并手工查阅相关内容的书籍。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心理治疗理论实质问题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52篇相关文章,参阅相关书籍5本。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7篇,在此基础上对心理治疗理论起作用的内在机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分析。 资料综合:心理治疗的种类繁多,但其内在机制都未能超出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这几大西方主流心理治疗的范畴。人本主义疗法特点:强调人的主体性,引导来访者面向未来,以来访者为中心,主要是以意识的情绪体验方式起作用;精神分析疗法特点:否定人的主体性,认为人是非理性的,挖掘过去,以治疗者为中心,无意识的情绪体验方式;认知疗法特点:相信人是理性的,注重现在,以治疗者为主;行为疗法特点:人是非理性的,以治疗者为中心,通过行为影响心理,由外至内方向发挥作用;认知一行为疗法特点:兼具行为疗法与认知疗法两者的特点。 结论:各疗法都能产生疗效,是因为不同治疗理论与方法中存在着共同的心理机制-患者认知的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整及行为的矫正。或通过情绪,或通过行为,或通过认知,最终达到认知-情绪-行为三者的和谐一致,这是各种表面看起来差异悬殊的心理疗法可以整合的基础。得出心理治疗理论应走整合发展之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