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细菌性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及其与血清转录因子叉头蛋白(FOXP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关系。 方法选择细菌性肺炎患儿120例为肺炎组,其中轻度组55例,重度组6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儿1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肠道微生物、血清FOXP3、G-CSF水平,分析肠道微生物与FOXP3、G-CSF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肺炎组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真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真杆菌低于轻度组;肺炎组FOXP3、G-CSF高于对照组,重度组FOXP3、G-CSF高于轻度组(P<0.05)。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及真杆菌与FOXP3、G-CSF呈负相关(P<0.05)。 结论细菌性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与肺炎病情程度有关,且与血清FOXP3、G-CS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绒毛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Ⅱ(Prx2)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和Prx2蛋白及mRNA在30例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同期非意愿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30例正常妊娠患者为对照组。结果:①实验组绒毛组织中PTEN和Prx2蛋白阳性表达率(70.0%,36.7%)明显低于对照组(93.3%,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绒毛组织中PTEN和Prx2 mRNA的表达(0.929±0.100,1.131±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0.059±0.010,0.222±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和Prx2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说明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射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手术的20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2组术后均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术后实施宫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观察组术后用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射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宫腔粘连、盆腔感染、周期性腹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稽留流产患者实施人工流产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射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曲面断层片中上颌阻生尖牙近远中向和垂直向的影像学分区,判定其与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中相应尖牙唇腭侧位及相邻恒切牙根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8例患者的94颗上颌阻生尖牙进行曲面断层片的拍摄和CBCT扫描。将曲面断层片中上颌阻生尖牙近远中向牙尖所处的位置分为5区(Ⅰ区-Ⅴ区),将牙冠所处的垂直向高度分为3部分(牙冠段,根中段,根尖段),其唇腭侧位置和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情况则由CBCT判定。结果:曲面断层片中上颌阻生尖牙近远中向的区域定位与CBCT中相应阻生牙的唇腭侧位之间有显著相关(P<0.001),唇侧阻生的尖牙常出现在曲面断层片中的Ⅰ、Ⅱ、Ⅲ区域,正中牙槽阻生的多在Ⅳ区域,腭侧阻生的常在Ⅴ区域,而垂直向的分段与之无显著相关。CBCT中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常发生在Ⅳ、Ⅴ区域和根中段、根尖段。曲面断层片中阻生尖牙近远中向和垂直向的区域划分均与CBCT中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曲面断层片中上颌阻生尖牙近远中向的区域定位可以预测其唇腭侧位和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垂直向的分段可用来判断相邻恒切牙的根吸收,而不可推测其唇腭侧阻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李亚梅  高萃  李元霞  张华 《海南医学》2022,33(2):198-201
目的 观察银翘解毒汤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翘解毒汤,均口服,治疗7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白...  相似文献   
6.
杨斌  高萃  姜泓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830-583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下呼吸道细菌的分布并对其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诊治儿童重症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蒲城县中医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对其下呼吸道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离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比较并分析近3年细菌菌株的变迁及耐药性变化。结果共选取150例儿童重症肺炎,分离出138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占较大比例,常见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近3年细菌菌株种类未发生较大变化。耐药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耐药现象严重,且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有上升趋势,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敏感,尚未发现有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保持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耐药上升明显,但头孢吡肟尚保持一定的敏感性,未检测出有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结论儿童重症肺炎下呼吸道分离出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较严重,应结合患者耐药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硫酸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咳嗽患者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过敏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气道重塑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日间症状、夜间症状积分(咳嗽、流涕、咳痰、咽痒)均显著降低(P均0. 05),气道重塑相关指标气道管腔面积(LA)、气道管壁面积(WA)、气道总面积(TA)均显著改善(P均0. 05),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中社会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 05),IgA、IgM、IgG均显著升高(P均0. 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硫酸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联合自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能够显著缓解过敏性咳嗽患者日间和夜间症状,逆转气道重塑,改善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CRP、IL-6、TNF-α的表达,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