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1例肺炎患儿,在抗生素治疗前后均检测PCT、hs-CRP、WBC水平,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31例患儿治疗前PCT均升高.患儿治愈后,PCT正常28例,但其中WBC升高者仍有10例(35.7%),hs-CRP升高者仍有4例(14.3%).另外3例PCT分别由入院时的5.69 ng/mL、1.25 ng/mL及0.83 ng/mL,分别下降为0.51 ng/mL、0.55 ng/mL及0.52 ng/mL,此3例WBC及hs-CRP升高各1例,但是WBC由13.1×10^9/L下降为12.1×10^9/L、hs-CRP由20.92 mg/L下降为7.38 mg/L.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急性时相指标中PCT敏感性最高,可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多发生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多于女[1]。其发病率,临床症状多变性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2]。其主要以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以累及皮肤为主要症状,其次累及关节、胃肠道及肾脏[3]。以睾丸炎为首发症状者很少报道[4],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中毒高发年龄为1~6岁,多属意外误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加剧,精神病患者逐年上升,儿童精神类药物中毒增加了11%[1]。氯氮平是广谱抗精神病药,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和快速嗜睡作用,很少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16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具有强大的镇静、催眠作用,也具有毒蕈碱样作用;而常见副反应有昏迷、急性肺水肿、发热、低血钾、肝功能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等。笔者用纳洛酮成功救治1例氯氮平中毒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次性注射针头进行小儿脊椎棘突骨髓穿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9例年龄8d至13岁的患儿,用一次性5mL干燥注射器带有的7号注射针头,在腰椎2~4脊椎棘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结果28例脊椎棘突骨髓穿刺操作顺利完成,骨髓标本符合要求;仅1例操作不顺利。均无局部出血及感染发生。依据骨髓标本检查结果诊断:疟疾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缺铁性贫血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感染性骨髓象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缺铁性贫血1例;单纯性感染性骨髓象7例;有核细胞增生低下3例;其他骨髓象6例。结论一次性注射针头行脊椎棘突骨髓穿刺的操作安全、简便易行、损伤小,骨髓标本符合要求,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患儿。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样皮疹表现的ITP临床少见;本例,男2岁1个月,双下肢皮疹1d入院。皮疹符合过敏性紫癜;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象: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激素治疗有效;随访6个月临床观察符合国内ITP的诊断标准。国内的标准需加强排他性诊断。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强调随访,以利于其他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患儿入院后24 h内留取静脉血3 mL,检查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结果降钙素原异常18例,介于0.5~2.6 ng/mL;占18/73(25%)例。C反应蛋白异常2例,10.42 mg/L和25.72 mg/L;占2/73(2.7%)例。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降钙素原检测的结果选用抗生素,可以避免滥用抗生素,并且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中毒种类多样,不同毒物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损害呼吸和循环的病例不多,但可危及患儿生命;而对于心血管药物中毒的患儿,即使就诊时一般情况良好,在药物半衰期内仍需加强呼吸、循环等监测,及时发现异常以便及早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中毒高发年龄为1~6岁,多属意外误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加剧,精神病患者逐年上升,儿童精神类药物中毒增加了11%[1]。氯氮平是广谱抗精神病药,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和快速嗜睡作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也是当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吴元重先生是著名中西医结合儿科专家,早年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医学专门学校,西学中后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早在上世纪60年代,安徽地区流行小儿腺病毒肺炎,吴老与中医同道们经过近千例的临床观察,根据卫气营血理论提出小儿病毒性肺炎辨证分型体系,后又经不断完善,形成成熟、系统且独特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意外伤害已位居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且每年以7%~10%的速度递增[1].食管异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进行全社会的广泛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可有效降低食管异物的发生,保障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将食管异物1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3岁1月,呕吐半天,于2015年8月13日19:40人院.午饭后呕吐胃内容物,大约6h呕吐8次左右,无胆汁,喷射性;无创伤及抽搐;无发热及腹痛.否认不洁饮食、异物吸入或吞入史.当地补液治疗未见好转;患儿头晕、嗜睡;无流涎及胸痛,自述咽部不适.腹部X线透视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