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微柱凝胶法(MGT)与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试验中结果不符的标本进行分析和处理。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和凝聚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不合的受、供血者进行抗体筛检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910例次交叉配血试验中,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39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36例。将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标本用凝聚胺法复检,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4例。结论应用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试验,假凝集以及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导致配血困难,结合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别凝集的性质,并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更有利于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在妊高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人妊高症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应用宫缩素和麦角新碱。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血压情况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此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在服用米索前列醇之后有2例产妇出现了恶心、发热等情况。结论: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妊高症产后出血能实现很好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马国丽  齐艳红 《中外医疗》2014,(5):43+45-43,45
目的探讨观察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采用宫腔水囊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患者.按照其所使用的止血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宫腔水囊压迫法,对照组采用宫腔添纱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填塞物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产后生病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水囊压破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进行止血治疗,出血量较低、缩短了手术时间,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进入该院治疗的62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1例病患和实验组31例病患,对照组在研究中进行单次甲氨蝶呤的临床治疗,实验组则在进行甲氨蝶呤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进行临床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93.5%,实验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4.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研究对象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至正常、包块缩小至消失的时间显著对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保守异位妊娠时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核平均直径(XN);核仁平均直径(Xn);核仁/核平均直径(Xn/XN);核仁平均面积(nA);核平均面积(NA);核仁平均面积/核平均面积比值(nA/NA)6项定量监测指标对5760例如乳腺疾病标本进行细胞学定量研究。首次提出乳腺疾病细胞学6项参数参考值。结果表明,核平均直径、核仁平均直径、核仁/核平均直径比值、核仁平均面积、核平均面积、核仁/核平均面积比值,在正常乳腺细胞、乳腺增生疾病、乳腺纤维瘤、乳腺非典型增生核异质、乳腺恶性肿瘤中上述6项参数值除正常乳腺细胞外,其余各组依次逐渐增高,相互之间有非常显著改变(P<0.01),并与核形态因子(NF)以及疾病的预后均呈正相关。因此该项参数值指标的建立对乳腺疾病以及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转化预后提供早期重要可靠信息。该项指标明显优越于X、CT、MRI及临床等各项诊断标准,为乳腺疾病积极防治开辟新诊断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医正骨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坐姿旋转复位法 (以下简称手法治疗 )是新医正骨疗法中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此疗法由著名骨科专家冯天有教授创立 ,在诊断和治疗上一般均由医生的一双手来完成 ,不需特殊的设备 ,手法轻巧、简便、收效迅速、满意 ,非常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目前 ,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开展。实施此种治疗方法 ,需要一套相应规范的护理措施。从 1989年开始至今 ,我们在护理上配合医生实施”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住院病例 5 0例 ,男 30例 ,女 …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应用核平均直径(XN);核仁平均直径(Xn);核仁/核平均直径(Xn/XN);核仁平均面积(nA);核平均面积(NA);核仁平均面积/核平均面积比值(nA/NA)6项定量监测指标对5760例如乳腺疾病标本进行细胞学定量研究。首次提出乳腺疾病细胞学6项参数参考值。结果表明,核平均直径、核仁平均直径、核仁/核平均直径比值、核仁平均面积、核平均面积、核仁/核平均面积比值,在正常乳腺细胞、乳腺增生疾病、乳腺纤维瘤、乳腺非典型增生核异质、乳腺恶性肿瘤中上述6项参数值除正常乳腺细胞外,其余各组依次逐渐增高,相互之间有非常显著改变(P&lt;0.01),并与核形态因子(NF)以及疾病的预后均呈正相关。因此该项参数值指标的建立对乳腺疾病以及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转化预后提供早期重要可靠信息。该项指标明显优越于X、CT、MRI及临床等各项诊断标准,为乳腺疾病积极防治开辟新诊断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快速偶氮偶联法,对78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及MDS患者,进行NAP活性及阳性指数检测,并与正常对照配对比较,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真性细胞增多症(PV)、骨髓纤维化(MF),酶的活性及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MDS、白血病及正常对照,相互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NAP活性及阳性指数对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简称中粒碱磷酶)对感染发烧患者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快速偶氮偶联法对197例感染患者及正常人NAP进行活性和阳性指数检测,经统计学处理,找出相关性。结果在感染疾病中,各种球菌感染,以及所致的粒细胞型类白细胞反应,酶的活性最高,立克次体次之,而病毒感染酶的活性较其他杆菌、寄生虫及正常组显著减低,相互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NAP对不同病原菌感染,治疗前后酶的活性有明显差异,可作感染患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