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带环妊娠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带环妊娠患者作为带环妊娠组,170例带环未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排除拒绝参与该临床研究及临床资料提供不全者,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带环妊娠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带环妊娠危险因素包括节育器位置异常(OR 8.705,95%CI 4.130~18.346)、子宫腔深8.5 cm(OR 5.816,95%CI 1.365~24.788)及子宫畸形(OR 6.751,95%CI 1.483~30.734),而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OR 0.113,95%CI 0.013~0.967)是其保护因素。带环妊娠中偏宫角妊娠、异位妊娠及切口妊娠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6.1%、4.9%及6.1%。结论:节育器位置异常、子宫腔深8.5 cm、子宫畸形是带环妊娠的危险因素,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是其保护因素。带环妊娠中偏宫角妊娠、异位妊娠及切口妊娠的发生率均较高。该研究可指导预防并减少带环妊娠及其相关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发性剖宫产瘢痕妊娠(recurrent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RCSP)相关的高危因素,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例RCSP患者的资料特点,比较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与RCSP临床表现、诊断情况、治疗方法并随访患者转归及再妊娠结局。结果 26例RCSP患者占同期收治的CSP的2.6%(26/1010),均为自然受孕。患者流产次数平均(2.73±0.73)次,2次及以上流产史者占92.3%(24/26)。1次剖宫产史者占69.2%(18/26),其中92.3%(24/26)的患者首次剖宫产手术时未进入临产产程;CSP与RCSP的孕周及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RCSP较初次CSP的孕囊大小、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值均显著上升(P<0.05);RCSP患者的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化疗率(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UACE)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升高(P<0.05);两者孕囊距浆膜面距离、胎心阳性率及宫内液性暗区例数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既往CSP史、临产前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史、胚胎活性高均是RCSP发生的高危因素。由于RCSP更易出现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及预防RCSP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史次数对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伴植入经阴道引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08年6月—2020年10月具有剖宫产史的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伴植入经阴道引产的4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史次数分为2组: 1次剖宫产史患者,共33例;≥2次剖宫产史患者,共16例。探讨比较2组患者的引产结局。结果剖宫产史≥2次的患者较1次剖宫产史的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引产出血量多,且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感染和子宫切除发生率均较高(P<0.05)。4例经阴道引产失败后子宫切除者均为具有2次剖宫产史的中央性胎盘前置状态植入型或穿透型患者。结论剖宫产后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伴植入经阴道引产的结局与剖宫产次数有关。剖宫产史≥2次的患者较1次剖宫产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产后大出血、DIC、感染或子宫切除等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4.
俞田田  洪丽华  张颖  陆海茜  范建霞 《浙江医学》2023,45(22):2374-2379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丢失(EPL)患者蜕膜组织中血管重塑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方法 选取2020年10至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门诊手术室行早孕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因EPL行人工流产手术者20例(EPL组),正常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行人工流产者20例(对照组),收集其废弃的流产蜕膜组织。采用q 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蜕膜组织中与血管重塑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通过3’非翻译区(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NA与其预测靶基因之间的关系。qRT-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两组患者蜕膜组织中预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 EPL组患者蜕膜组织中miR-29c-3p、miR-193a-5p和miR-125a-5p表达水平均升高,而其对应的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差异表达的miRNA与预测靶基因之间存在负调控。结论 蜕膜组织中miR-29c-3p、miR-125a-5p、miR-193a-5p可能通过下调靶基因VEGFA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后急诊子宫切除术(EPH)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手术指征、并发症,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以期寻找解决此类临床棘手病例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EPH的37例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近十年来本院分娩总数152056例,EPH 37例,发生率约0.24‰。37例患者均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其中10例为初产妇,27例为经产妇;28例既往有人工流产史,22例既往有剖宫产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胎盘异常和产前出血共27例(73%)。手术适应证主要为前置胎盘伴植入26例(70%)、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前置状态22例(59%)、前置胎盘无植入5例(14%)等。37例患者均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膀胱损伤4例(11%),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凝血障碍20例(54%),伤口感染5例(14%)。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复苏和输血管理,红细胞平均输注量为17.00±10.98 U(6~58 U),EPH术后均接受重症监护(ICU)特级护理治疗,术后住院的中位时间为8天(4~29天),无产妇死亡,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导致的产后出血是EPH的主要手术指征。特别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子宫切除术是降低急症围产期母儿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状态妊娠中期引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2例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孕周为12~27周。收集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前次分娩方式、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前置胎盘类型及位置、胎盘粘连/植入情况、引产方法等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上因素与引产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前置胎盘状态妊娠中期引产出血受多因素影响,孕周是最主要的高危因素(OR=16.902),居于首位,其次为胎盘因素(胎盘粘连/植入, OR=8.525)。结论对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孕妇进行引产时,术前需充分了解病史、评估高危因素,从而采取恰当的处理,对减少引产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