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国际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12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二版)》.现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1 2012年指南(第二版)内容主要更新 ①患者进行治疗前评估时,非必要性检查中修改了年轻患者接受遗传学咨询和基因诊断的年龄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组,各5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尿管和膀胱冲洗,第8天起每天用TDP照射腹部30 min,连续5天。电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于术后第8天-第12天采用电针治疗,穴取三阴交、足三里、外关、水道、归来等。比较2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和住院天数。结果:电针组术后第14天膀胱功能恢复、尿潴留、尿失禁人数分别为51例(51/55)、4例(4/55)、0例,第28天分别为53例(53/55)、2例(2/55)、0例;常规组第14天分别为27例(27/55)、25例(25/55)、3例(3/55),第28天分别为43例(43/55)、11例(11/55)、1例(1/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膀胱功能恢复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平均尿流率比较,电针组均优于常规组(P<0.01或P<0.05);电针组术后住院天数为(21.1±3.3)天,常规组为(25.5±3.5)天,电针组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以促进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的及早恢复,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有益于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和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我院收治了2例宫颈绒毛状腺癌.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36岁,G3P3A0,因"白带增多1年,性交后阴道流血1个月"于2007年5月17日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阴道内见较多胶冻状透明分泌物;宫颈肥大,表面可见菜花状赘生物,直径约5cm;子宫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1285例志愿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以及常见的21种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自愿报名方式募集20—74岁广州市市区女性居民进行的宫颈癌筛查。志愿者填写知情同意书后采集宫颈细胞学。完成宫颈细胞学检查(liquid—cytological test,LCT)后细胞残液应用导流杂交方法进行HPV基因分型。结果1305例志愿者中,有1285例符合入选条件并且同时完成LCT和HPV检测,20~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5组分别有358、307、246、240、134例。HPV阳性228例,总体检出率为17.7%,标准化感染率为16.5%,其中高危型HPV检出率为13.1%,低危型检出率6.2%,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0%。不同年龄段的总HPV检出率分别为23.2%、16.0%、17.9%、15.0%和11.9%,20—34岁组与其他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x^2=12.26,P值〈0.05);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17.3%、13.4%、13.8%、8.7%和8.2%,20—54岁组与〉54岁组比较有统计学统计学差异(x^2=9.75,P值〈0.01);低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8.4%、3.9%、5.3%、7.1%和6.0%;混合感染检出率分别为5.3%、2.3%、1.6%、2.5%和2.2%,各组无统计学差异。前5位的HPV亚型是52、31、16、58和53型,其检出率分别为3.9%、2.5%、1.9%、1.9%和1.7%。结论与国内同类研究比较,本研究人群的HP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前5位的HPV亚型是52、31、16、58和53型,不同于其他文献报道的16/18为主要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和不结扎盆腔淋巴管断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寻找能更有效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手术方式&#65377; 【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接受由同一医生主刀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排除心&#65380;肺&#65380;肝&#65380;肾等器质性疾病&#65380;低蛋白血症及放疗史,根据由SAS 8.0系统产生的随机数字表相对应,共收集32例,随机结扎左侧或者右侧腹股沟深淋巴管&#65380;闭孔近端淋巴管&#65380;闭孔远端淋巴管&#65380;髂总淋巴管&#65380;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于术后第1&#65380;4&#65380;12&#65380;24周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了解结扎侧与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65377; 【结果】 开放侧术后第1周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侧(40.63%:15.63%),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4周&#65380;第12周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侧(43.75%:21.88%&#65380;26.67%:16.67%),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后第24周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率低于结扎侧(10.35%:13.79%),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5377;【结论】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腹股沟深淋巴管&#65380;闭孔近端淋巴管&#65380;闭孔远端淋巴管&#65380;髂总淋巴管&#65380;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在近期能够较有效的防止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65377;  相似文献   
6.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已经成为妇科肿瘤治疗及外科分期的重要部分,切除的淋巴结有髂总、髂外、髂内、闭孔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范围是:上界为髂内、外动脉交叉处上3cm处,切除髂总血管表面的髂总淋巴结;下界为旋髂深静脉横跨髂外动脉处.此处表面为腹股沟深淋巴结;外界为腰肌表面;内界为输尿管外侧;底部为闭孔神经表面。该范围内的所有淋巴脂肪组织等均需全部切除。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分子医学在肿瘤学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的研发是癌症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分子靶向治疗以肿瘤组织或细胞的某一特异性结构分子为靶点,利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疗法。现阶段,分子靶向治疗已在肺癌、大肠癌、乳腺癌等肿瘤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各类常见的分子靶向药物,重点阐述其在妇科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的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的妇女宫颈部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导流杂交方法检测宫颈细胞的HPV DNA并进行基因型分型。以我院参加宫颈癌普查人群中的液基细胞学(LCT)正常的妇女为宫颈细胞学正常组,经病理诊断确定为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IN 1)为宫颈低度病变(LSIL)组,宫颈上皮内瘤变II级(CIN 2)和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 3)为高度病变(HSIL)组;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宫颈癌为宫颈癌(ICC)组。比较各组的HPV感染率及其21种基因型的检出率。【结果】971例宫颈细胞学正常、86例LSIL、286例HSIL和97例浸润性宫颈癌(ICC)妇女符合研究条件,各组总HPV检出率分别为9.6%,62.1%,82.3%和90.2%,13种高危型HPV(HR-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及68型)检出率分别为7.2%,50.2%,80.6%和87.4%,5种低危型HPV(LR-HPV)(包括HPV-6、11、42、43和44型)分别为2.1%,6.0%,9.2%和5.4%,其他类型HPV(包括HPV-53、66和cp8304型)分别为1.4%,4.7%,8.0%和8.5%。前5位检出率的HPV基因型,在宫颈细胞学正常组的分别为52(2.7%),16(1.3%);31(1.2%),58(1.1%),cp8304(0.9%);在LSIL组的分别为52(23.3%),16(11.6%),68(9.3%),33(7.0%),53(7.0%);在HSIL组的分别为16(39.9%),58(7.7%), 33(6.3%),18 (5.6%), 52(4.9%);在ICC组分别为16(52.6%),18(21.6%),58(9.3%),52(6.2%),cp8304(4.1%)。【结论】本研究的细胞学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总HPV检出率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随着宫颈病变加重,HPV检出率增加。细胞学正常和LSIL者,52型是最常见的HPV亚型;随着宫颈病变加重,16/18型成为优势亚型。16/18型与宫颈病变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对妊娠合并腹壁韧带样瘤误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1岁.因停经34+6周,发现子宫前壁肿块进行性增大10+2周入院.平素月经规则,LMP:2009-01-01,停经21+6周行B超发现子宫前壁不均匀回声团块,大小约12 cm×15 cm,胎儿大小相当于孕20+3周,未处理.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合并妊娠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被认为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虽发生率较低,国外报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介于0.01%~0.1%。造成差异的原因是目前对妊娠期合并宫颈病变或宫颈癌尚无统一的定义,取决于是否包含宫颈原位癌和产后的病人[1]。有文献报道包括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