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永靖县农村育龄妇女妊娠结局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永靖县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调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和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永靖县6个乡(镇)、6个村的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于2004年7月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入户调查,同时组织育龄妇女到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进行妇科检查。结果:1 268名育龄妇女,总妊娠次数3 034次,人均妊娠2.39次。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91次,占3.00%;自然流产198次,占6.53%;人工流产241次,占7.94%;活产2 504次,占82.53%。死胎死产率3.51%,自然流产率7.09%。死胎死产发生率和自然流产发生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文化程度较低或者收入较低者发生率较高。结论:甘肃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妊娠结局中死胎死产率、自然流产率与全国或者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相比,发生率比较高,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育龄妇女产前保健水平和入院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老人健康状况差异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为国家平衡推进不同地区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3—5月采取立意抽样方法对江苏省海安县、河南省南乐县、青海省大通县抽取的3 053名≥60岁农村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老人在经济水平、养老需求、患病情况、医疗服务利用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农村老人最常见的慢性病患病率依次为高血压38.78%(1 184/3 053)、关节炎29.97%(915/3 053)、心脏病16.80%(513/3 053);高血压中部患病率48.73%(497/1 020)>东部34.33%(344/1 002)>西部33.27%(343/1 031),关节炎西部患病率42.48%(438/1 031)>中部24.61%(251/1 020)>东部22.55%(226/1 002),心脏病西部患病率25.90%(267/1 031)>中部13.53%(138/1 020)>东部10.78%(108/1 002),糖尿病东部患病率8.68%(87/1 002)>西部6.30%(65/1 031)>中部5.49%(56/1 020);中、西部地区患有≥2种慢性病的老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村老人健康状况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老人健康状况好于中、西部地区;地区、年龄、性别、家庭结构及平时的生活方式与老人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体质指数与饮食和锻炼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星宇  周建芳 《中国校医》2008,22(6):631-632,635
目的了解在校女大学生体质指数(BMI)及其饮食、锻炼行为习惯,为进一步促进在校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中自填匿名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在校女大学生,对62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女大学生体型偏瘦的占26.0%,标准范围内占68.9%,体质量超标或者偏胖的占5.1%。自我评价对体型不满意者占76%,有42.5%采取过减肥措施。不能够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学生和每天吃零食的女大学生分别占33.3%和23.6%。半数以上的女生缺乏体育锻炼。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引导女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饮食、锻炼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妇女的围绝经期现状,为改善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建立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东、中、西部地区7个省,选取年龄在40~65岁的农村妇女3 50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进行入户现场调查,获得3 463份有效问卷.结果:55.0%的调查对象已经绝经,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平均绝经年龄分别为49.6岁、48.3岁、47.7岁,地区间年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0.3%,14.8%的妇女反应较严重,中部地区妇女围绝经期有严重反应的比例高于西部、东部地区,对围绝经期知晓的妇女围绝经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高于不清楚的妇女.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中有626名妇女放置了宫内节育器避孕,147名(23.5%)妇女绝经后没有取出,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妇女绝经后没有取出宫内节育器发生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分别占32.7%和31.9%,地区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农村妇女围绝经期保健意识薄弱,容易忽视围绝经期有关的症状及对绝经后安全取出宫内节育器的必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应将妇幼专干、村医、计生专干的工作有效整合与分工,提升在第一线面对面咨询服务的能力,承担起对农村妇女的健康教育与咨询指导责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阴道镜评分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应用改良Reid阴道镜评分的方法检查了1000例育龄妇女,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结果阴道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0.90%(Kappa值=0.581),包括相差一个级别在内的符合率为98.60%。能检测出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的灵敏度为87.17%,特异度为85.17%。结论改良Reid阴道镜评分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较高,在诊断宫颈病变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后,甘肃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的变化。方法:从甘肃省永靖县、临泽县随机选择6个乡镇育龄妇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基线调查,于2002年1月起对干预组育龄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系列宣传、教育、培训。终期调查于2004年3月干预措施结束时进行。结果:甘肃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在基线和终期调查中,干预组人工流产率分别为4.27%和2.91%,对照组分别为4.04%和3.49%。终期调查干预组不同社会特征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基线调查时结果。干预组中接受避孕知识宣传材料或培训活动超过3次的育龄妇女,其人工流产率低于对照组。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对紧急避孕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高且理想子女数多者易发生人工流产。结论:开展及加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有利于降低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的水平,维护其身心健康;应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力度,正确引导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行为,降低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十味沉香丸对低压低氧暴露大鼠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15只)、高原对照组(75只)和高原给药组(75只)。平原对照组即刻检测Hb、Hct,采集血清并液氮储存;将高原对照组和高原给药组大鼠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高原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灌胃,高原给药组用二十味沉香丸制成的水剂灌胃。高原对照组、高原给药组分别于1、3、7、15、30 d,各取15只大鼠,测定大鼠体质量、Hb、Hct,用ELISA法检测血清EPO。结果高原对照组大鼠高原暴露第3、7、15、30天Hb和Hct水平较平原对照组有所升高,但明显低于高原给药组(P均<0.05)。高原对照组血清EPO表达随大鼠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强(P均<0.05)。高原给药组血清EPO表达在大鼠暴露15 d左右略有升高(P<0.05),但30 d时又恢复至正常水平。高原对照组血清EPO表达水平与Hb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二十味沉香丸可降低低压低氧暴露大鼠的Hb和Hct,可能是通过干预EPO的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甘肃省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对避孕方法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变化,为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参加“避孕节育知情选择”项目的永靖、临泽2县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基线调查,干预措施结束后进行终期调查。调查资料录入Epi-info6.04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经强化培训,对避孕方法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但对有些避孕方法及其使用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结论应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搞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9.
比较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和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为提高我国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及完善青少年保健服务系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从安徽、河北、河南、湖北及重庆等5个省(市)方便抽样14个项目县,每个县按照人口规模比例法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再抽取3个村,每个村等距抽样40户家庭.最终调查青少年家庭1 178户,由青少年填答结构式问卷.结果 不同类型家庭青少年吃早餐、吸烟、饮酒、每天睡眠时间、1个月内情绪低落及处理方式等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8 h的二代户家庭占5.3%,三代户家庭占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保健知识主要获得途径为学校(二代户家庭为42.5%,三代户家庭为47.7%).青少年近1a参加健康体检的二代户家庭占33.8%,三代户家庭占27.2,且80%以上为有关机构(主要为学校)组织.近1 a内青少年进行健康咨询的家庭均不足10%.结论 不同类型农村家庭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与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存在差异.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发挥不同作用,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家庭保健项目"在我国5个项目省(市)12个项目地区开展第二周期的项目活动,有力推动了当地卫生保健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其中,家庭保健服务特定活动针对各项目地区保健服务的特点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对特定人群进行了有关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方面的多项富有意义和价值的保健服务活动。本文通过对家庭保健服务特定活动模式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家庭保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支撑材料,并为其他类似国际合作项目提供科学、规范、有效的项目运行模式和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