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人正常离体子宫薄层数据采集的方法及意义. 方法 将2例人正常离体子宫分别行双侧子宫动脉及双侧子宫静脉插管,通过精确的压力控制装置,分别注入适量明胶氧化铅灌注液,借助专用模具以及订制机器铣床实现低温冷冻包埋、连续等间距铣削、采集数据. 结果 共获得分辨率为5 184×3 456像素的薄层数据510张(每张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的妊娠结局,以及肌瘤位置对妊娠率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84例有生育要求和497例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妊娠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截止2011年4月,本研究中有50例患者60次妊娠。其中有妊娠要求组共30例39次妊娠,无妊娠要求组共20例21次妊娠。(2)有妊娠要求组妊娠结局为分娩26次(自然分娩9次,剖宫产17次),人工流产4次,自然流产5次,异位妊娠1次,宫内死胎3次(同1人);无妊娠要求组均行人工流产;(2)分娩的26例患者中,发现产科并发症7例26.92%(7/26),其中子痫前期1例3.85%(1/26)、胎盘前置状态1例3.85%(1/26)、早产4例15.38%(4/26)、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3.85%(1/26);(4)有妊娠要求的单发性肌瘤组(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不明)和多发性肌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25.00%、59.09%、62.50%、14.29%和27.58%;单发浆膜下肌瘤组无产科并发症发生,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UAE后可正常妊娠,但自然流产率、胎盘异常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黏膜下和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3.
一、病例摘要患者24岁,孕3产0,2008年人工流产1次,2009年孕4月自然流产1次。因停经20+6周,自然流产后胎盘未排出1d急诊转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0年6月18日。于2010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阵痛伴阴道少量流血,少于月经量,急诊就诊于外院,入院妇科检查时宫口已开,入院2h后娩出一死女胎。娩胎后半小时胎盘未排出,予手取胎盘术,仅取出部分胎盘组织(大小不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用于经治后(化疗耐药)失败的复发难控卵巢恶性实体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40例复发难控卵巢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口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筛选符合标准患者,分析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生活质量、体力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目前妇科诊疗手段主要依赖于二维图像信息和妇科检查经验,临床教学只能停留在疾病诊疗一般规律的讲授上,对个体化诊疗方案的教学因为缺乏个体化客观证据而无法深入开展。基于CT和MRI三维重建术前评估体系在妇科学临床疾病诊疗个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医学生对妇科具体疾病诊断和手术方案的理解,并帮助其进行手术学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子宫腺肌病与合并子宫肌瘤的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5年痛经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6月至2005年11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167例症状性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磁共振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合并子宫肌瘤组(A组,47例)及单纯子宫腺肌病组(B组,120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痛经分级的变化。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3~120个月),术后1~5年随访率分别为85.6%(143/167)、82%(137/167)、78.4%(131/167)、71.9%(120/167)、64.7%(108/167)。合并子宫肌瘤组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5年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71%(36/42)、85%(34/40)、78.95%(30/38)、80.55%(29/36)、79.41%(27/34);单纯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动脉栓塞术后1~5年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8.21%(79/101)、72.16%(70/97)、66.67%(62/93)、65.47%(55/84)、58.11%(43/74)(P值分别为0.30、0.11、0.16、0.10、0.03),两组的有效率均呈下降趋势;合并子宫肌瘤组有效率高于单纯子宫腺肌病组,术后5年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栓塞治疗5年痛经疗效较好;合并子宫肌瘤的子宫腺肌病疗效优于单纯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7.
女性盆腔动脉系统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动脉系统,其研究方法几经发展,主要分为尸体研究和在体研究两个阶段。传统的尸体解剖因尸体量有限而无法开展大规模研究,X线、B超等则因成像不清晰等问题而逐渐被更为先进的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所取代。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三维重建技术借助能够三维成像的优势成为研究盆腔动脉系统的最佳方法。女性盆腔动脉系统存在较多的种族差异和个体变异,而且因生育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研究女性盆腔动脉系统对诊断盆腔疾病、指导手术和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CTA数据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的方法 ,并通过其观察肌瘤的血供来源和血供分布类型。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64例行双源CTA扫描,获取CT原始图像后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并作分析。结果 (1)构建了64例患者的子宫肌瘤数字化三维动脉血管网,可清晰的显示盆腔大动脉、子宫动脉及肌瘤的主要供血血管和血供分布情况。(2)患者肌瘤的血供来源分别为子宫动脉(81.25%)、子宫动脉和单侧卵巢动脉(10.9%)、子宫动脉和双侧卵巢动脉(4.69%)及卵巢动脉(3.1%)。(3)子宫肌瘤血供的分布类型可分为4型:①Ⅰ型:一侧动脉供血为主型(一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显著超过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35.9%(23/64);②Ⅱ型:双侧动脉供血均衡型(双侧子宫动脉伴/不伴同侧卵巢动脉的供血量分别约为子宫肌瘤瘤体的1/2),占53.1%(34/64);③Ⅲ型:单纯一侧子宫动脉供血型,占7.8%(5/64);④Ⅳ型:卵巢动脉供血型,占3.1%(2/64)。结论利用CTA和重建软件可以构建出数字化三维的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并可进行血供来源及分布的分析,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